缩略图

浅谈中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忠军

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小学

一.中小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成为国际交流、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媒介,在很多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掌握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更是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经历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 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一方面提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大量广泛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可以看出,英语阅读能力作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面,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践中,当前的中小学英语阅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英语学科整体教学效果的达成。因此,深入研究提高中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不仅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推动英语教育不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

(一)阅读材料和学习方法单一

阅读材料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的广度,也难以满足他们对阅读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课本及相应的教辅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在教学体系中有其重要性,但往往缺乏多样性。相对单一的阅读学习素材,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定的阅读思维模式,缺乏对不同文本类型和内容的适应能力。同时,学习方法的单一性也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传统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缺乏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多会倾向于阅读文本中出现的词汇、句子、语法等,没有对文本内容的基本分析与概括。

(二)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

传统阅读课多采用“教师讲—学生记—课后练”的线性流程,侧重于教授式的方法,过于注重单词、短语、语法等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将文本变为零散的语言知识点,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形成对篇章结构、作者意图、文化背景的整体把握。此外,阅读过程中缺乏情境创设,忽略文化、历史等素材背景的介绍,学生很难在“可理解的语境”中激活知识,阅读难度增大。

(三)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目前很多阅读课上,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在传统的阅读课模式中,老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花费大量时间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详细解读每个单词的含义、每个句子的语法结构,随后布置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跟随老师的讲解节奏,很少自主探索和深入思考,没有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难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相应对策及策略

(一)丰富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中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材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对很多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选择合适的英语阅读素材,不仅能满足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然地学到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式表达等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满足好奇心与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结合。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寓言故事感兴趣,那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可以倾向于故事类的文本,比如《龟兔赛跑》等。这些小故事类的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合理使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普及为英语阅读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软件,如 DeepSeek、豆包等,这些工具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记录学生的阅读进度,并接收学生的任务反馈。通过这些软件,教师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度,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人工智能软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历史,推荐相关主题的内容,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这些推荐内容可以经过教师的筛选和整合,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此外,通过人工智能软件的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归纳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阅读体系和框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人工智能软件的数据分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可以为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阅读能力的整合性

中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不论是单词、句子还是对语法理解运用的层次上,都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整合性。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变成的技能训练,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然而,现代教学理念强调阅读能力的整合性,即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预测—验证—反思”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前根据标题、首尾段或者插图进行预测,然后在阅读中验证预测并调整理解,在阅读后及时反思阅读过程和总结收获。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

此外,结合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整合知识,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四)情境创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阅读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此外,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增强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比如,当读到“Summer Holiday”相关的文章时,在引导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写下自己的暑假计划,然后在班级内用英语交流共享。这一方面是对阅读文本的延伸,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者。他们能够分享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与原文本进行对比与分析,也能在互动中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中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多在班级内组织阅读活动,比如读书分享大会、文本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通过读书分享大会,学生向同伴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这种交流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文本角色扮演则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定期检查阅读进度,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和策略,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乐趣,还能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积累,需要在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丰富阅读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雯静 . 学习活动观下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校园英语 . 2024(52):30-32

[2] 廖淑蓉 , 胡安妮 . 浅析中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J]. 中学生英语 . 2021 (40):39

[3] 何锋 . 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探讨 [J]. 英语学习 . 2017 (03): 55-58

[4] 魏凯伦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求知导刊 . 2022 (30): 56-58

[5] 蔡诗静 , 翁俐 , 严静 . 人工智能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英语广场 .2021 (29):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