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徐进英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前言: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注重对于学生全方面能力和知识素养的培养,而作文教学被作为重中之重,其在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诸多作文教学难问题以及难题,如缺乏写作积极性、写作能力和技巧水平参差不齐等。思维导图是直观且生动的,是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求新变革,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
一、设计思维导图
根据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组织能力差的特点,以全新的教学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安排课程[1]。
具体而言,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四季之美”这一课为例,教师应从学生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思维导图,其中心为“四季”,直观地表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将季节细分为四个主题“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同时每个子主题又拥有进一步的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是由相应的季节引出的,也是围绕季节而进行的内容。如主题“春”设“春天景色”“踏青”等小要素以及“生机勃勃”“满怀希望”等心境表达,以辅助孩子多方面感受春景。同理“夏天”包含“夏日炎炎”“蝉鸣”“夏泳”等生活情境以及“热情似火”“舒适自在”等心境描述。
基于实践层面上考虑,教师带领学生分组,以每个季度的内容为讨论主题,围绕思维导图提供的核心信息一起绘制出自己的故事线或写作框架。如,某一团队就“秋季”中“收割场景”“树叶飘零”这一段,写了农村秋收状况的文章,脉络清晰、情理真挚,体现了思维导图可以辅助学生整理材料、开拓思路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在小学生写作学习中,思维导图作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方式,具有较好教学效果。在教授文章时,使用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结构[2]。
以四年级下册《黄继光》的学习为例,教师先绘制以“黄继光”为中心的初级思维导图,延伸出几个大分话题,如“生平简介”、“壮举”、“优良品格”等。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章深入讲解,在每重要细节处引导学生把关键词或短语填入思维导图中。例如讲到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勇敢行为,就在“壮举”部分填写“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击口”等关键词或短语。为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设计弹性极大的任务——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填充特性内容。比如,有些学生会在“精神品质”这一二级分支下,再次细化成“敢于突破”和“爱国”的小分支,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或画成图画表达这些品质。
学生从这一系列实践训练中可清晰掌握知识,并学会用思维导图来对头脑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和表达。接着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体现出了思考更为严密和文章结构更为清楚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小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极具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在教师布置学生设计思维导图之后,进入写作。
如以人教版小语教材第 5 册中《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包含“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建筑宏伟”、“布局大有讲究”、“珍贵收藏”、“毁于战火”、“今昔对比”这六大方面的思维导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对内容的把握程度自主选择由哪个方面开始作文。
有的学生聚焦在“建筑特点”这一项,详细写出了圆明园之所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壮丽景象,并以罗列正大光明殿、九洲清晏等地点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其建筑技术的赞美。有的则将“艺术价值”与“被劫掠”结合,在对比中体会昔日圆明园的盛极而今却变成废墟的历史教训,同时喊出保护文化古迹的口号。有的学生将整张思维导图中的内容结合起来,用时间顺序叙述圆明园从建设到最后的毁灭,再到如今人们回忆以及重新修缮讨论,多角度、深入地分析课本内容[3]。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思维导图充当了连接思考与表达的有效工具,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其对于自己的思维能更加清楚理解,并使文章更有容量,更加有深度,从而大大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此案例说明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良好运用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运用可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想法与情感,使其作文水平更高。还能让学生喜欢写作,让整个作文创作过程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运用思维导图作为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教育方式,以此提高小学生作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莉婷 .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1):189-192.
[2] 程军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研究 [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5(1):142-145.
[3] 牛秋霞 . 思维导图结合微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J]. 文山学院学报 ,2024,37(3):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