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中的思政教育研究

作者

杨旭东

徐州开放大学新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市 221116

引言

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推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成为关键任务。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必须与专业教育密切联系起来,探寻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育的创新模式。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来,是当前教育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中的思政教育价值分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成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技术与责任、个人与整体、经济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相结合,可以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形成正确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如此一来,学生们将成长为具备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富有责任心与创新精神,为公司和社会注入活力。

(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思政教育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有效提升,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需求。机电一体化专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较高,利用思政教育的引导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与兴趣,在思政教育的影响下了解科学发展的道德问题,在课程设计和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从特定的项目或工程问题中,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学到一定的道德要求,有助于在创新中注意人文关怀、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培养出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道德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懂得自己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学生会更加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程技术工作的意义,增强自身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和伦理问题时,学生会做出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决定,不以自身利益为先而忽视社会责任,提高道德素养。这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能够为社会和公司作出贡献的人才。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中的思政教育实施策

(一)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升教育实效性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合要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做到一体化的教育形式。这要求思政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贯穿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渗透到课程内容、课堂讲解、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在授课时,教师应当发挥其课堂主导地位,把思政教育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育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举个例子,讲授自动化控制系统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现代技术发展与伦理问题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思考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项目设计、实习实训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操作中,让学生在解决技术难题时,体会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要求。同时,通过项目式教学等途径,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思政教育成为学生专业素养的一部分,以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政教育兴趣

思政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当中,通过专题讲座、校外实习、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实学生的求学经历,促使学生在全方位的学习当中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来校做专题讲座,分享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革新以及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知晓行业发展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和道德考量,助力学生开阔眼界,提升社会责任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技术的应用、社会发展与伦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双提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育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思政教育要取得成效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思政教育里,教师要有较强的思政教育素养,所以,要加大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在选择和培育教师时,应把具备一定思政教育能力及人文素养的专业教师放在首位,定期开展思政教育专题培训,改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能力。推动专业老师与思政老师一起备课、相互学习,建立一个跨学科教学小组,用跨学科合作更好地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让教师在上专业课时能更灵活地加入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增进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感。也要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手段,如线上教学、翻转课堂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融合、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校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融合,推动教育方式创新,培养学生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召琴 . 汽车类专业机电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J]. 汽车测试报告 , 2024, (16): 110-112.

[2] 张僮潼 , 魏树国 , 周妍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探讨——以铜陵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 , 2024, 45 (13): 258-260.

[3] 周海君 , 海楠楠 . 专业思政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PLC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J]. 职业, 2024, (12):84-88.

[4] 李淼 , 黄宇婷 , 周凤颖 , 等 .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 [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24, 33 (03): 75-80.

作者信息:杨旭东,1977-12,男,汉族,籍贯:,所在院校:徐州开放大学,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