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助力智能交通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
冷宝兰
合肥信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一、引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能源消耗。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电子信息工程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为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变。
二、电子信息工程在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宛如车辆自动驾驶系统的 “眼睛”,负责感知周遭环境信息。电子信息工程里的多种传感器于自动驾驶中意义重大。
激光雷达借助发射激光束并测算反射光时间,获取物体距离信息,生成高精度三维点云图,为车辆精确感知环境。即便处于复杂环境,如夜间或一般恶劣天气(极端情况除外),它也能保持高精度,为自动驾驶车辆可靠检测障碍物、测量距离提供数据。
毫米波雷达运用毫米波频段电磁波,检测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与角度。它具备全天候工作能力,对雨、雾、雪等恶劣天气适应良好,能实时监测周围车辆运动状态,为自动驾驶系统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摄像头传感器通过视觉图像识别技术,识别道路标志、车道线、行人及车辆等目标。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图像处理算法,摄像头可快速分析处理采集图像,提取关键信息。例如,借助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算法,摄像头能精准识别交通标志类型与含义,判断车辆与周围物体相对位置关系。
2.2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间信息交互,是自动驾驶车辆获取更多环境信息、实现协同控制的关键。
车联网通信技术,像基于蜂窝网络的 C - V2X,具有覆盖广、速率高、可靠性强等优势。通过 C - V2X,车辆能实时获取周围车辆行驶状态、交通信号灯状态、道路施工信息等,提前决策,优化路径,提升交通效率。比如在路口,车辆可通过 V2I 通信得知信号灯剩余时间,合理调整车速,避免不必要的启停,降低能耗与尾气排放。
短距离通信技术,如蓝牙、Wi - Fi 等,在车辆与周边设备通信中发挥作用。车辆可通过蓝牙连接驾驶员手机,获取导航信息或远程控制车辆;在停车场,车辆能利用 Wi - Fi 与管理系统通信,实现自动寻位与缴费。
2.3 数据处理与算法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的数据处理技术与先进算法堪称自动驾驶系统的 “大脑”,负责分析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做出决策。
高性能计算芯片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强大计算力,能快速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例如英伟达 Drive 系列芯片、特斯拉 FSD 芯片等,采用先进制程工艺与架构设计,运算速度高且能效比出色,满足自动驾驶系统实时数据处理需求。
机器学习算法,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在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通过大量标注数据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可学习不同场景驾驶模式与决策策略。例如基于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自动驾驶车辆能依据摄像头输入图像,直接做出转向、加速、减速等决策,简化传统感知 - 决策 - 控制流程,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与决策准确性。
三、电子信息工程助力车辆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挑战
3.1 传感器性能与可靠性
虽然传感器技术不断进步,但在复杂环境下,传感器的性能仍面临挑战。例如,激光雷达在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雪)条件下,其测量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摄像头在低光照或强光反射环境下,图像识别的
准确性可能会降低。此外,传感器的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单个传感器的故障可能会导致自动驾驶系统的误判或失效,因此需要提高传感器的冗余设计和自诊断能力。
3.2 通信延迟与安全性
通信技术在车辆自动驾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通信延迟和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在高速行驶的场景下,即使是微小的通信延迟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此外,车联网通信面临着网络攻击的风险,恶意攻击者可能通过篡改通信数据,干扰自动驾驶车辆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加强通信加密和安全防护机制。
3.3 算法的复杂性与可解释性
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虽然在自动驾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算法的复杂性和可解释性成为了一大挑战。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包含大量的参数和神经元,其决策过程难以理解和解释,这在安全关键的自动驾驶领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当出现事故时,难以确定算法决策的依据和合理性,因此需要研究可解释性的算法或对现有算法进行改进,提高算法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四、未来发展趋势
4.1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深化发展
未来车辆自动驾驶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依赖度将更高。深度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数据,能汇聚各传感器优势,弥补单一传感器短板,提升环境感知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比如,借助数据融合算法整合激光雷达高精度距离信息与摄像头丰富视觉信息,可更精准识别、跟踪目标物体,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全面可靠的环境感知数据。
4.2 通信技术的升级与拓展
伴随 5G 及未来 6G 通信技术发展,车联网通信将获新机遇。更高通信速率、更低延迟及更大连接密度,将增强车辆与外界信息交互能力。未来车辆不仅能与周边车辆、基础设施高效通信,还能和云端服务器实时交互数据,获取丰富交通信息与地图数据,实现远程驾驶、车路协同控制等更高级自动驾驶功能。
4.3 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与创新
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未来一方面优化现有算法以提高效率与准确性,另一方面开发更具可解释性的算法。例如,探索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结合的方法,让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环境中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驾驶策略,并通过可视化技术提高算法决策可解释性。此外,量子计算技术发展有望为人工智能算法带来突破,提升自动驾驶系统智能水平。
五、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在智能交通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与算法技术等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核心支持。尽管目前面临着传感器性能与可靠性、通信延迟与安全性、算法复杂性与可解释性等挑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深化、通信技术的升级拓展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创新等,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景景 , 田梦 , 常凯迪 . 数字化转型时代下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研究 [J]. 时代汽车 ,2023,(01):118-120.
[2] 徐惠 .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研究与优化 [J]. 专用汽车 ,2025,(06):27-30.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5.06.007.
[3] 李嘉鹏 .“智能 + ”时代背景下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设计与实践[J]. 汽车画刊 ,2024,(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