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视角下江苏群文组织的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
赵聪涵
张家港市总工会职工文体中心 215600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引发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高要求,也给群文组织功能发挥和运营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江苏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因此,从基层治理视角对江苏群文组织功能拓展、模式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发掘其潜在价值,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建构提供文化支撑和实践经验。
一、基层治理视角下江苏群文组织的功能拓展方向
(一)整合多元资源,构建协同网络
群文组织要打破自身的局限性,主动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与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企业和学校等社会组织进行密切的合作,聚合资金、场地、人力等基本资源,以缓解其资源短缺的窘境 [1]。另一方面,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在群文活动中融入民间艺术、历史传说和民俗风情,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来促进各主体之间的资源流通和互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协同网络,增强群文组织对基层文化建设资源调配能力和影响力,有助于创建江苏地域标识群文活动品牌,促进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和传承发展。
(二)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精准供给
面对公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要,群文组织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手段,对公众的文化偏好和参与习惯进行采集和分析,准确掌握公众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对活动策划和组织进行优化,由传统的单一表演、展示等方式,转变为覆盖文化体验,互动交流和创意创作在内的多元化方式。比如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服务项目,在线上提供文化课程和艺术赏析资源,在线下进行实地体验活动等,做到全时段文化服务、多场景覆盖提升服务精准度和适配性,使群文活动更符合公众期望,提升公众对于群文组织的认同和参与积极性。
(三)培育专业人才,提升组织效能
人才是群文组织成长的核心力量。群文组织应注重构建内部人才培育体系,经常举办业务培训、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员工文化策划、活动组织和艺术指导专业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包括文化创意、市场营销和数字化技术在内的外部专业人才给群文组织带来新的生机。此外,要重视对群众文艺骨干的培养,要通过开办各种文艺培训班和工作坊等方式发掘培养民间文学艺术人才,增强群文组织人才储备。在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下,通过优化组织管理流程、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执行效率等措施,促进群文组织功能拓展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基层治理视角下江苏群文组织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群文组织合作机制
群文组织模式的创新,是推进基层文化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途径。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的宏观语境中,建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群文组织合作体系需要从组织架构优化和运行机制完善两大维度进行系统性谋划。在具体实施中,建议由省级文旅主管部门为主导,会同民政、教育部门成立群文协同治理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全省群文组织的协作事务,并建立市县层级实体化运行的群文合作推进机构,使之成为多元主体交流合作常态化的实体平台 [2]。
再者,构建跨层级、跨领域主体准入规范,厘清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参与主体资质认定标准和准入程序。根据不同主体特性,制定差异化合作指引方案,即对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融合政策扶持,对企业构建文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激励机制等。此外,研发全省范围内群文协作数字化管理统一平台,整合项目申报、资源调配和合同监管功能模块,并通过智能匹配算法,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准确衔接。
(二)建立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数字化平台
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对提升群文服务效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共享数字化平台建设,需要建立省市县协同数据治理架构。省一级需要建设文化资源大数据中心,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省内非遗传承人信息、地方戏曲音视频、历史文化遗迹进行集成。同时,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文化资源元数据规范和数据采集,存储与交换格式统一标准的政策。
借助 5G、物联网技术,将智能感知设备部署到文化场馆和非遗工坊中,实现资源状态实时监控和动态更新。在平台功能发展方面,一方面,创建以公众为中心,融合在线学习,虚拟体验和互动创作功能模块的文化云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建设面向管理部门决策支持体系,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来显示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等,从而对政策制定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此外,还建立数据开放共享制度和分级分类开放目录,使符合条件的单位可以提出数据调用权限申请,从而促进文化资源广泛用于学术研究、文创开发。
(三)创新“政社企”联动赋能的群文项目孵化模式
“政社企”协同合作是突破群文项目发展困境的核心路径,而建设创新型协同赋能孵化体系需要建立全要素支撑生态系统[3]。
省级财政,通过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专项子项目,年度拨付专项孵化资金等方式,优先支持有创新示范意义的群文项目,并制订《群文项目孵化管理规范》,该规范全面明确项目全周期的管理准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的申报、评估、支持以及退出等关键步骤。
在社会组织培育上,搭建群文类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场地设备与技能培训集成化服务;推行项目策划师资格认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社会组织的项目运营能力。在企业参与机制方面,鼓励企业以文化消费场景为载体创新性地参与群文项目建设,扶持在商业综合体中建立文化体验空间并将文化活动和商业运营有机结合。
在风险防控方面,构建项目风险共担机制、指导保险机构研发专项保险产品、切实分散项目风险。在成果转化上,建立产学研用衔接平台,举办群文项目和文旅企业及电商平台专项衔接,促进优质项目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三、结语
基层治理现代化时代大潮中,群文组织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基层和谐发展的主要动力。江苏群文组织在功能拓展和模式创新中突破传统桎梏,立足资源整合,推动技术应用,走多元协同之路,建构生机勃勃的基层文化生态。这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路径,也是全国基层文化治理创新的可借鉴之处,对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星欣 , 陈洁 . 建设文化强省,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N]. 新华日报 ,2023-09-20(003).
[2] 潘婕 . 江苏文化馆系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23.
[3] 李玲丽 .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分析 [J]. 参花( 上 ),2023,(0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