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工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创新研究

作者

李俊杰

冷水江市民政事务中心 湖南省冷水江市 4175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而政工工作的参与能够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优化组织资源配置,推动政策有效落实。政工工作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改善,还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完善。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从政工视角研究实施路径与政策创新,有助于将战略目标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增强战略的落地性与持续性。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一、政工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

(一)思想政治引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其既明确了农村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关键地位,也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明确要求;并结合农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规划在重塑城乡关系的过程中,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构建的起点就在于要素投入使用的转型变革,核心关键即在于农业产业发展驱动的智能性演化,支撑基础则在于政府政策措施的及时创新。思想政治引领能凝聚村民共识,激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引导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振兴合力,为战略实施提供稳定的思想保障与方向指引。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战略实施的保障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统筹协调与战斗堡垒的双重作用。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凝聚资源,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政工工作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党员教育、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等方式,强化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成为政策落实的带头人。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和文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能够整合各类力量,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确保各项政策与项目顺利推进。党组织在监督机制上也起到保障作用,通过严格的制度建设和廉政教育,避免政策在落实中出现形式化或偏差。

(三)政策宣传与落实机制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内容多,农民对政策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政工干部通过建立科学的政策宣传与落实机制,使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在宣传层面,政工干部需要将复杂的政策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典型案例让村民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实际意义。在落实环节,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反馈给相关部门,使政策能够不断调整和完善。政工干部还应搭建沟通平台,保证村民在政策实施中拥有话语权和参与感,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二、政工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创新路径

(一)产业振兴政策的组织化推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环节,而政工工作能够通过组织化推动实现产业发展的升级。农村经济的发展往往需要依靠集体组织的力量,单个农户在面对市场时处于弱势,政工干部可以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协会或产业联盟,增强整体竞争力。政工工作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动员的结合,使农民不仅认识到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还能够在集体行动中形成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化方式,农民可以共享资源,统一标准,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在发展过程中,政工干部需要引导农民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点寻找突破口,例如推动农业与加工业的深度融合,或探索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二)人才振兴政策的思想引导与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人才的支持,而人才的引进与留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工工作能够在思想引导和制度保障方面提供支持。

农民和基层干部对于人才的理解和态度直接影响人才振兴的效果,政工干部通过宣传人才政策,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氛围,增强农民对人才的包容性和支持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政工干部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政策便利和发展平台。对于新引进的人才,政工工作还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压力与社会融入问题,增强他们在农村扎根的信心。通过思想教育与制度保障的双重路径,可以让更多人才愿意回到农村、留在农村、发展农村,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三)乡村治理政策的创新实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工工作能够在治理政策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政工干部注重在治理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治理不仅仅停留在制度和规则的层面,还能实现价值引领和精神凝聚。在实践中,政工干部可以推动村民自治机制的完善,通过民主议事、村务公开和民情恳谈等形式,让农民真正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法治建设方面,政工干部可以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减少矛盾纠纷。在德治方面,政工工作能够引导村民树立诚信、友爱、守法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乡村治理政策可以逐步实现制度健全、运行高效和群众满意的目标,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文化振兴政策的精神引领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政工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精神引领的重要任务。乡村的文化振兴不仅依赖于物质条件的改善,还需要精神文化的繁荣。政工干部在推动文化建设时,可以组织群众性文艺活动,鼓励农民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在文化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工工作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落地,使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文明新风。通过文化讲座、读书会和文体活动,政工干部能够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文化振兴政策还应当与产业和治理结合,例如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从政工视角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创新,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和政策创新在战略推进中的关键作用。政工工作不仅是战略落实的推动力,更是保障乡村振兴顺利开展的精神支撑和组织保障。通过在产业、人才、治理和文化等方面不断探索政策创新路径,可以实现战略目标与基层实际的有机结合。未来应当进一步发挥政工工作的独特优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走向深入,形成城乡一体

参考文献:

[1] 孟国忠 . 政工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 [J]. 农村经济 ,2023,43(02):55-63.

[2] 佟博 .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政策创新与治理模式探索 [J]. 政治与管理 ,2023,45(04):112-120.

[3] 申洪建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党建与政工工作融合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23,39(05):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