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班会、大德育

作者

江邦连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第六中学 安徽滁州 239500

前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品德。”主题班会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短时高效的主题班会能塑造学生品德、培养团队精神。通过教师的精准设计,实施微场景的班会设计,聚焦问题深度突破,满足初中生的德育需求,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初中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一、主题班会对初中班级管理的价值

主题班会是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价值。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成长的困惑和挑战。需要精心设计、高效组织,既能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又能快速传递知识,实现自我管理。短时高效的主题班会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思想互动,解决班级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德育全面发展、实现德育管理目标[1]。

二、短时高效主题班会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一)微场景精设计,日常德育有温度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利用课间、午休等碎片化时间设计微型德育场景,能够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微场景精设计”,教师借助特殊的主题班会,利用很短的时间,阐述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容易出现的行为问题,教师的主题班会场景简短而生动,如“课间文明小剧场”“午餐节约我践行”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班会环境内交换思想、接受德育熏陶,了解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当然,教师在短小精悍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既是观察者,也是德育引导者,通过实时观察学生的互动表现,教师能给予最实时的引导,使德育更具温度和实效性[2]。

初中班主任发现课间学生常常因为座位调整、物品摆放等问题发生小摩擦。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班主任设计了一个名为“课间文明小剧场”的微型场景活动。活动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每次持续 5~10 分钟。班级里有现成的简单道具,教师利用桌椅、书本,作为主题班会的应用道具,邀请学生志愿者,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之中。学生们对主题班会中类似“课本剧”的场景非常新奇、很感兴趣。模仿在教室里活动时,因为作为调整所发生的争执场景。扮演者既需要模拟已有剧本的剧情,表现争执内容。同时又要将这种激烈的争执逐渐化解,讨论“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没有素质的?应该怎样与同伴和谐相处?”教师利用简短的时间,在讨论中适时引导,不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能够分辨“轻声细语”“互相礼让”“彼此谦让”等文明行为。在这种“微型场景”的模拟中,学生意识到平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冲突有可能带来的课间摩擦,为了能改变这些不愉快的相处模式,学生将会积极讨论、模拟改善,使班级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二)短时效强聚焦,问题解决有速度

针对班级当日突发问题,如值日矛盾、学习懈怠等,利用放学前10 分钟开展“即时微班会”是一种高效的管理策略。班主任通过“问题聚焦—案例剖析—行动约定”三步法,快速引导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对问题的“强聚焦”,学生也能够在讨论和思考中分析问题,达成共识。这种方法对班级内所出现的显性问题非常适用,教师本着“小问题不过夜”的高效管理方案,利用“短时效、强聚焦”的主题班会,不仅有助于掌握班级动态,维护班级秩序,还能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感受到教师处世的公平性[3]。

初中班级在一次值日中出现了矛盾,部分学生因为分担的任务不均而互相抱怨,甚至影响了班级的卫生状况。班主任在放学前10 分钟召开了“即时微班会”。首先,班主任聚焦问题,让值日生们分别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有的学生任务相对简单,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有的学生任务过于复杂,甚至不能及时回家。”这种感受影响了学生内心的公平性和正义性。在剖析过程中,学生们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思考解决方案。最后,班主任引导学生达成行动约定,制定了新的《值日分工表》,教师在制定新的《值日分工表》时,分工非常明确。不仅强调了团队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在团队过程中公平、公正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本次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正是利用短时高效的“即时微班会”,快速解决了值日矛盾和值日其他问题,能够以“模拟会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团队中的合作性问题。不仅如此,教师和学生都发现,这种全新的协调方式,能够让“干活过多的学生”解放出来,更好地与团队内的其他成员展开协作,同时,班级内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教师利用短时效强聚焦的班会管理方式,解决了当天之日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效能。

(三)小切口深突破,班级文化有厚度

以“每周一主题”形式开展系列微班会,能够将德育目标拆解为可操作的小任务,通过持续积累形成班级特色文化。班主任通过“故事分享—金句提炼—行动打卡”模式,引导学生在每周一次的微班会中深入主题、积极探讨,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德育管理目标。例如,“我的时间管理秘籍”“小组合作公约”等主题,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持续地积累和实践,这些价值观和学习习惯的内容在学生的内心中生根发芽,并同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这种班级文化是特色发展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逐渐进步的标志。

初中班主任以“每周一主题”形式开展系列微班会,旨在通过小切口实现班级文化的深度突破。第一周的主题是“我的时间管理秘籍”。班主任首先通过故事分享,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班主任教师在召开班会时,使用故事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时间管理”这一重要议题,教师利用故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在PPT 的帮助之下,利用不同学生时间管理的案例,进行“合理规划”“事半功倍”等的对比。帮助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时间管理,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增强日常学习生活的时效性[4]。

班主任设计了“行动打卡”环节,要求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并在班级群里分享。通过一周的实践,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周的主题是“小组合作公约”。这些具体而快捷的方法,帮助班主任积累大量、丰富的小组合作日常生活实践成功案例。教师经常会调取其中优秀的案例,引导代表小组讨论,并教给其他小组如何设计《公约》。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践行合作公约,每次出现班级内的沟通问题时,学生都会想到这次简单高效的微主题班会,不仅在自己的内心中实现了德育目标的成长,还通过持续的积累和实践,形成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聚多方力量,家校共育拓广度

短时高效主题班会的实施需要多主体的协同参与,尤其是家校社的紧密合作。通过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班会活动,可以将德育工作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合力。短时高效的主题班会形式较为多样化,这种协作增强了家长的参与度,让学生也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受到一致的教育引导。提升了德育的广度和深度。例如,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形式,将主题班会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家长和社区,使其能够在家校社共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初中班级为了提升学生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设计了一次以“时间管理,自律成长”为主题的短时高效主题班会。班会时长控制在15 分钟内,教师的高配重点是聚焦学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时间和个人精力的安排等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案例分享,利用时间管理来进行讲解。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成为讨论的主体,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与此同时,通过大家的分享,学生将会总结和提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实践管理办法,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利用午休和学习时间的单独分配,达成时间管理的共识[5]。

为了增强家校社的协同效应,班主任在班会结束后,通过班级群向家长发送了班会的核心内容和学生讨论的成果,建议家长在家中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时间管理实践。教师邀请家长针对时间管理开展讲座,利用短时高效的主题班会,很多家长都为学生讲解了自己的时间统筹管理大法。有的妈妈传递在做家务时时间管理的高效利用方式,有的爸爸则分享时间管理和精力专注的协同性。在家校合作的共同支持下,学生逐渐思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良性时间管理习惯。这种多主体协同参与的方式,不仅提升了班会的实效性,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支持平台。

结论:综上所述,“微班会、大德育”,短时高效的主题班会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微场景精设计,让日常德育更有温度;通过短时效强聚焦,让问题解决更有速度;通过小切口深突破,让班级文化更有厚度。这些策略提升了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并在未来,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融合,借助小切口主题班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初中生的德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春燕. 建构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初中主题班会课——以“自我认识主题班会课”为例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2,(08):55-57.

[2] 刘冰洁。“互联网 + ”背景下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效率的方法探讨 [J]. 中国新通信 ,2022,24(09):164-166.

[3] 胡国平 . 心灵沟通的引领者——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J]. 教育观察 ,2020,9(19):66-67.

[4] 陈桂连 .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J]. 中国新通信 ,2020,22(06):174.

[5] 钱丽红 , 田昌海 . 初中主题班会活动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改进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