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西江航道客运,助推粤桂合作的可行性调研
张朝阳 陈长靖 王湎 李昌润 欧梦璐
梧州学院 广西梧州 54300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21 年 11 月,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并出席粤桂协作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粤桂合作,携手谱写南粤大地与壮美广西发展共赢新篇章。珠江由西江、东江、北江组成,其中西江是最大的主干流。西江长 2015 千米,流域面积 353120000 平方米,占珠江流域面积的 77.83%⨀ 。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干流,全长2214 公里,其中通航里程达1480 公里,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两广地区的黄金水道。目前,西江航道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年货运量超过 10 亿吨,但客运业务仅限于少量短途渡轮和旅游航线。
1.2 研究意义
河道交通作为岭南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低、运量大成为经济便捷的运输方式,其运输功能实现与否,不仅取决于河道通达程度,更是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重启西江航道客运以助推粤桂合作的可行性调研,既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又符合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关于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化区域间文化和旅游合作、开局打造西江生态旅游带的方向,也属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2. 研究内容
2.1、针对西江航道客运现状及发展瓶颈进行走访调研和实地调研
通过系统调研和数据收集,了解西江航道客运当前的运营状况、市场规模、航线布局、船舶设备状况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2.1.1、整体运营情况
西江航道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水运通道,全长2214 千米,以南宁- 广州航运干线为核心,形成“1 条干线 +3 条通道”布局,干支流航道总里程达 3622 千米。其货运功能显著,承担了广西内河运输总量的 90% ,2024 年长洲枢纽船闸过货量突破 2 亿吨,但客运需求长期受货运优先策略制约。不过,随着航道条件改善,客运潜力逐步释放,例如2023 年肇庆港通过“一港通”模式实现水路运输周转量48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40.3% ,间接反映区域人员流动需求增长。
2.2 市场规模
2.2.1 客运量
年客运量约50 万人次(2023 年数据),主要来自:
乡镇渡运(占 60% ):如贵港—桂平短途航线。
旅游航线(占 30% ):如梧州—肇庆游船。
商务通勤(占 10% ):部分产业园区人员往来。
潜在需求大:调研显示,若航线优化,年客运量可达150 万人次(2030 年预测)
2.2.2 收入规模
票务收入约5000 万元/ 年(按均价100 元/ 人次计算)。
附加消费(餐饮、纪念品)占比不足 10% ,增值服务待开发。
2.3 航线布局
2.3.1 现有航线,如表1 所示

表1 现有航线布局
2.3.2 存在问题
航线碎片化:缺乏干线贯通,跨市航线(如南宁—肇庆)尚未开通。接驳不便:码头与陆路交通(公交、高铁站)衔接较差。
2.4 船舶设备状况
2.4.1 船舶类型与数量
现有客船约50 艘,其中:传统柴油客船(占 80% ):船龄多在 15 年以上,油耗高、噪声大。新能源船舶(占 20% ):如梧州部分电动游船,但推广缓慢。
载客量:多数为50100 座,仅少数旅游船达200 座。
2.4.2 主要问题
老化严重: 40% 船舶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
舒适性差:缺乏空调、无障碍设施等现代配置。
2.5 服务水平
2.5.1 票务系统
以现场购票为主,仅 30% 航线支持线上预订。
无联程票务,与高铁、公交无法衔接。
2.5.2 服务设施
码头设施陈旧:多数候船厅无空调、Wi-Fi,卫生间清洁度低。
服务人员培训不足:缺乏标准化服
2.6 总结:主要瓶颈与发展建议瓶颈: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季节性影响,客运配套设施好发展建议:加快船闸扩能,加强航道维护,完善客运设施
3. 针对西江航道客运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调研
通过收集关于西江流域的旅游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流动特点以及粤桂两地的产业互补优势等资料,了解重启西江航道航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价值。
3.1 旅游业发展状况
3.1.1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西江梧州段拥有鸳鸯江奇观(桂江与浔江交汇)、白云山风景区、苍海湖湿地公园等。人文资源:骑楼城(中国最长骑楼街,保存 1200 余栋近代建筑)、龙母文化(龙母庙年接待游客超100 万人次)、六堡茶乡(茶旅融合示范区)
3.1.2 旅游市场表现
游客量:2023 年接待游客约 15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 ,其中省外游客占比 40% (主要来自广东)。
收入结构:门票收入占 30% ,餐饮住宿占 50% ,文创消费不足 20%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3 缺点:
旅游产品单一(依赖观光,缺乏体验项目)交通接驳不便(高铁站至景区需1 小时车程)
3.2 经济发展状况
3.2.1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GDP:2023 年梧州 GDP 约 1600 亿元,在广西排名第 5,增速 6.5% (高于全区平均)。3.2.2 西江航运经济贡献
港口吞吐量超5000 万吨/ 年,但客运收入占比不足 1% ,货运主导(建材、矿石为主)。3.3 人口流动特点
3.3.1 常住人口
2023 年梧州常住人口约290 万,城镇化率 52% (低于广西平均 56% )。
3.3.2 流动特征
外出务工:年均外流人口约50 万,主要流向珠三角(广州、佛山占 60% )。
人才吸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引进企业300 家,但高端人才留存率不足 30%
3.3.3 消费习惯
广东游客占省外游客 70% ,人均消费 8001000 元/ 次(侧重美食、短途游)。
3.4 粤桂产业互补优势
粤桂产业互补优势显著。广东有市场、科技、人才优势,广西具备能源、土地、劳动力资源。能源上,2024 年广西向广东送电 104 亿千瓦时。农业领域,广西建成 300 多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获“圳品”认证 226 个,借广东市场拓宽销路。此外,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上优势明显,如乐业建设蔬菜基地、靖西发展腰果加工、凌云推动绿色家居产业。双方携手,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互利共赢。
3.4.2 产业协作案例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肇庆共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2023 年产值破200 亿元。广东提供技术/ 资金,广西提供土地/ 政策。
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广州港与梧州港江海联运,降低物流成本 30% 。
梧州市已有12 条综合运输通道与广东相连。
3.4.3 文旅协同潜力
线路联动:设计广州—肇庆—梧州西江文旅走廊,共享游客资源。
品牌共建:联合推广广府文化 + 壮族风情主题产品。
4.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重启西江航道客运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可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决策参考,有助于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考虑西江航道客运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投资决策和市场开拓方面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4.1 实地调研内容
经走访调研,以柳州为例汲取西江航道客运可以借鉴的经验:
4.1.1 柳江旅游航线
重点开发百里柳江都市观光航线(如东堤码头至金沙角),串联蟠龙山瀑布、音乐喷泉等景点,年接待游客超30 万人次(2023 年数据)。
夜游项目占比达 60% ,单船日均运营 34 班次,票价50120 元/ 人。
4.1.2 运营模式
政企合作(由柳州文旅集团统一运营旅游航线,政府提供码头建设补贴)
文旅融合(推出游船 + 非遗表演船餐体验等特色产品,客单价提升 40% )。
4.1.3 借鉴的建议
柳州经验对西江客运的借鉴点:
旅游导向的开发策略
案例:柳州通过百里柳江灯光秀、水上音乐节等活动带动客流。
西江可借鉴:开发梧州骑楼文化航线肇庆七星岩夜游等主题产品。结合壮族、粤剧等非遗文化,设计沉浸式船上体验。
分段式航线规划
案例:柳州按都市段、生态段差异化运营。
西江可参考:都市段(如梧州肇庆):高频次、短途观光。生态段(如大藤峡库区):低密度、高端生态游。
新能源船舶应用
案例:柳州2025 年前将全部替换为电动船舶。
西江可推行:优先在旅游航线推广LNG 或电动客船,争取绿色航运补贴。
5. 实施保障建议
5.1 政策层面
争取将西江客运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期修编项目库。
试点航运碳交易机制,将减排量转化为收益(参照欧盟内河航运碳交易模式)。
5.2 企业层面
推荐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降低初期投资风险(案例:柳州百里柳江游船项目)。
开发航运 + 光伏hybrid 船舶,享受新能源补贴(财政部2023 年新规)。
6. 结论
研究表明,重启西江航道客运在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备可行性。通过分阶段实施、创新运营模式和强化区域协同,西江客运有望成为促进粤桂合作的新平台。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体验的不断追求,河流客运旅游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未来,河流客运旅游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同时,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也将为河流客运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总之,河流客运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有望推动河流客运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覃楚欢 . 梧州 : 开启新时代粤桂合作新篇章 [J]. 当代广西 ,2024,(19):35.
[2] 叶裕惠等. 绿色珠江建设方略[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3] 方琼 . 清代西江航运及贸易研究 [D]. 云南大学 ,2021.
[4] 周献恩, 王秋霞. 发掘西江潜力力推亿吨黄金水道建设[Z]. 中国交通新闻网,2010.3.9.项目信息:本论文为 2024 年大创项目“ 重启西江航道客运,助推粤桂合作的可行性调研”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70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