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张铁耀
辽宁顺通装配建造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1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存在高空作业、交叉作业、重型机械操作等多种高风险环节,施工人员时刻面临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安全威胁。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规范操作流程、开展风险预警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直接保障。每一起安全事故都会给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伤痛,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体现,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1.2 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进度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施工中断,造成工期延误,同时事故处理过程中可能对已完成工程造成破坏,影响工程质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营造稳定的施工环境,减少因安全问题引发的停工、返工现象,保证施工流程有序推进。通过规范施工操作、强化设备维护等安全管理措施,还能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质量隐患,确保工程按照设计标准顺利实施,实现质量与进度的双重保障。
1.3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形象
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包括事故赔偿、设备维修、工期延误罚款等直接成本,以及停工期间的间接成本。同时,减少安全事故有助于企业保持稳定的生产秩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在社会层面,重视安全管理的企业能够树立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业主和社会公众的信任。良好的安全业绩成为企业参与项目投标、拓展市场份额的重要优势,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企业和管理人员将重心过度放在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上,对安全管理重视不足,存在“ 重生产、轻安全” 的思想。一线施工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违规操作现象频发,如不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擅自改变施工流程等。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安全巡查流于形式,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未能形成“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 的良好氛围,为安全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未能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实际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细则,导致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存在责任划分模糊、奖惩机制缺失等情况,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职责不明确,出现问题后易推诿扯皮。此外,制度更新不及时,未能根据新的法规标准、施工技术和工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难以适应现代土木工程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
2.3 安全投入不足
安全投入不足是制约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压缩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导致安全防护设备老化失修、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现场安全防护需求。在安全技术研发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欠缺,难以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展风险防控。安全培训经费不足,导致培训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无法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和风险意识。
2.4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构成复杂,多以农民工为主,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安全知识匮乏的问题,对安全操作规程理解不透彻,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高处作业、起重机械操作等环节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应急处置经验,难以有效识别和管控施工现场的复杂风险,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3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3.1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建立常态化安全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制定差异化培训内容,对管理人员重点开展安全法规、风险管理等知识培训,对一线施工人员强化操作规程、应急技能等实操培训。创新培训形式,采用案例分析、虚拟现实体验、现场演练等多样化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设置宣传栏、召开安全会议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和现场环境,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细则,明确各环节的安全标准和操作流程,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实行“ 一岗双责” 制度,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员,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安全管理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规操作、管理失职等行为严肃追责,通过制度约束强化责任落实。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求及时修订完善,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3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企业应合理规划安全投入预算,确保安全费用足额提取和规范使用,重点投入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安全监测设备等硬件建设,为现场施工提供基础安全保障。加大对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施工机械和防护设施,推广使用安全性能高的新技术、新设备。增加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经费投入,提升培训质量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建立安全投入效益评估机制,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4 提升人员素质
加强施工人员准入管理,严格审核从业人员资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复审考核。建立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招聘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安全管理人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交流学习,提高其风险识别、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全面提升施工现场人员的整体素质。
3.5 运用信息化技术
引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台账、隐患排查、培训记录等管理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和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采用视频监控、红外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高风险作业区域、大型机械设备、深基坑等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实现风险动态管控。利用BIM 技术构建施工安全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点,提前制定防控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建立应急指挥平台,整合现场监测数据、人员定位信息等资源,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结语
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乎多方利益与行业发展。面对安全意识、制度建设、资源投入等方面的现存问题,需通过强化意识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人员素质及运用信息化技术等综合对策加以解决。只有将安全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构建全方位防控体系,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施工安全,为土木工程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推动行业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协同提升。
参考文献
[1]崔黎祥.土木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建筑,2022,7(03):76-79.
[2] 李伟.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 四川水泥,2022,(03):179-180+183.
[3]周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1,(02):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