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标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粟纯洁

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市 4102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标准化管理正在成为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工序流程、验收标准和责任体系,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重点推进标准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固化标准流程,强化标准执行监督,这种管理创新既能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又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是现代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 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控制的管理方法。其核心目标是建立可重复、可衡量、可优化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质量安全并降低运营成本。在建筑工程领域,标准化管理涵盖施工工艺、安全防护、材料设备、人员操作等多个维度,通过明确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活动有序进行。标准化管理强调全过程的协同与一致性,既包括静态的标准制定,也涉及动态的执行监督与持续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正深度融入标准化管理,推动建筑业向精细化、高效化方向转型。本质上,标准化管理是通过规范化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风险有效管控的重要管理方式。

2 施工现场管理的挑战

2.1 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管理难度大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通常面临复杂的环境条件,包括地质条件不稳定、气候因素影响、场地空间受限等问题。不同施工阶段的环境需求差异明显,如土方开挖阶段需考虑边坡稳定性,主体施工阶段需协调高空作业安全,而装饰装修阶段则需管理多工种交叉作业。此外,城市建设项目常受周边交通、居民区等限制,进一步增加了现场协调难度。环境的多变性导致施工计划频繁调整,资源调配难以精准把控,严重影响管理效率。

2.2 人员流动性高,安全与质量风险突出

施工行业普遍存在劳务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新进场人员对现场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不熟悉,容易引发违规操作或安全事故。同时,临时用工模式导致培训效果难以持续,标准化作业执行不到位。部分分包单位为追求进度忽视质量管控,隐蔽工程验收流于形式,埋下质量隐患。人员管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质量控制面临严峻挑战。

2.3 信息化应用不足,管理手段滞后

尽管建筑行业正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但许多施工现场仍依赖传统管理方式,信息化工具应用不深入。纸质文档传递效率低下,数据采集依赖人工记录,容易出现信息滞后或失真。进度、质量、安全等管理模块未有效整合,形成信息孤岛,难以为决策提供实时支持。部分项目虽引入BIM、物联网等技术,但仅停留在展示层面,未能深度融入管理流程。管理手段的滞后性导致问题响应迟缓,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制约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关键要素

3.1 施工工艺标准化

施工工艺标准化是确保工程质量与效率的核心要素,通过制定详细的工艺标准手册,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参数和质量验收标准,实现施工操作的规范化和统一化。重点包括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以及特殊工艺如防水、幕墙等的专项技术要求。采用BIM 技术进行工艺模拟和可视化交底,帮助施工人员准确理解标准要求。同时建立工艺样板引路制度,通过实体样板验收合格后再展开大面积施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定期开展工艺标准培训与考核,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3.2 安全防护标准化

安全防护标准化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基础保障,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标准体系,包括临边洞口防护、高空作业防护、临时用电管理等标准化防护措施。统一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规格、安装要求和检查标准,如标准化防护栏杆、安全通道、配电箱等。推行安全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安全标识标牌、危险源公示、应急演练等标准化手段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实施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将安全标准落实到最小作业单元。定期开展安全标准化考核评价,建立安全行为奖惩机制,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闭环。

3.3 材料与设备管理标准化

材料设备管理标准化是控制工程成本和质量的必要手段,建立从采购、验收、存储到使用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材料分类编码标准,实现材料的精准追溯管理。规范材料验收流程和检测标准,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合格。推行仓储管理5S 标准,实现材料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先进先出。设备管理实行一机一档标准化,明确设备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3.4 人员操作与培训标准化

人员操作标准化是保证施工质量一致性的关键环节,编制各工种标准化操作手册,细化操作步骤、质量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实施师带徒标准化培训机制,确保新进场人员快速掌握标准操作技能。推行标准化操作示范岗制度,通过标杆引领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人员技能矩阵和认证体系,实现持证上岗和分级管理。利用VR/AR 技术开展标准化操作模拟训练,提高培训效果。定期组织标准化技能比武和质量评比,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操作标准落地。

3.5 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

文明施工标准化是展现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制定场容场貌标准化图集,统一办公区、加工区、材料堆放区等功能分区布局标准。实施施工道路硬化、裸土覆盖、降尘降噪等环保标准化措施。规范临时设施建设标准,包括集装箱办公室、标准化围挡、标识标牌等。建立垃圾分类处理标准化流程,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推行工完场清标准化管理,要求各班组做到日清日结。通过文明施工标准化考评,将检查结果与工程款支付挂钩,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定期组织观摩交流,持续提升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管理是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跃升的有效途径。未来应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培训,建立动态优化机制,通过标准化的深入实施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持续推进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将标准化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6):69-71.

[2]俞家骏.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标准化研究[A]第五届电力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广东省国科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国科电力科学研究院,2024:2.

[3]王永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要求及策略[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12):112-115.

[4]梁斯燮.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思路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4):67-69.

[5]乔俊,张燕琴.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标准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3,(23):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