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管理措施探析
赵华杰
上海浦东北蔡市政建筑有限公司
前言:为了进一步推动道路工程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某新建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深入分析,总结了在路基施工、水稳基层施工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具体的问题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对进一步提升道路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推动新建道路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
1 新建道路工程项目基本背景
现有某新建道路工程,工程路线全长约 839m⨀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规划红线宽 32m,设计速度40km/h。道路中心线位基本按规划布设,路线全长约0.84km,呈南北走向。工程起点处有1 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为1500m,全线不设缓和曲线、不设超高。该道路标准断面布置如下如图1 所示。
图1 新建道路标准断面设计示意图

2 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2.1 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在本工程中,道路路基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以下几点:(1)路基基底存在超挖问题,由于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没有做好配合,很容易导致路基基底开挖深度超出了设计范围,
重影响了路基施工质量。(2)路堤填筑质量不合格。路堤填筑是道路路基施工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实际填筑施工时,采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分层填筑落实不到位,导致路堤回填压实度不足,填土含水量超标,对路堤填筑施工质量提升带来了负面影响。(3)路基填筑碾压不合格。在完成路基填筑施工后,没有合理安排碾压施工设备,碾压顺序混乱,碾压施工细节落实不到位,最终导致路基压实度不足,影响了整体路基施工质量。
2.2 水稳基层施工质量通病
水稳基层施工是本道路工程重点施工内容,主要存在以下几点施工质量问题:(1)没有规范落实混合料拌和施工,备料不够充分,没有做好拌和料配比检查,水泥用量较大,存在混合料离析问题,对后续水稳基层施工带来了负面影响。(2)混合料摊铺压实存在质量问题,没有规范落实各种摊铺、压实施工细节,压实度检查不及时,影响了最终的摊铺压实质量。(3)在完成混合料摊铺压实后,没有及时进行养生,影响最终的水稳基层施工效果。在后续养生时,没有采取正确的养生方式,比如洒水养生采用了高压喷管进行洒水,导致基层结构遭到破坏,影响了最终的施工质量。
2.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通病
在本项目中,道路面层采用了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13(SBS),在实际施工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质量通病问题:(1)混合料运输不合理,没有与后续路面面层摊铺施工做好衔接配合,很容易出现摊铺料过剩或者不足问题。(2)在进行面层摊铺碾压施工时,没有提前进行试验确定合理的松铺厚度,摊铺厚度检测不及时,很容易影响道路面层施工质量。(3)在进行道路面层碾压施工时,没有合理设置碾压次数,路面摊铺碾压温度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对路面压实度提升带来了严重影响。
3 项目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
3.1 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针对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本工程项目采取了以下几点防治管理措施
(1)加强路基基底验收控制。在进行路基底清理过程中,要求做到人机协同配合,当挖至距设计换填的底标高约10cm 时,应用人工清底,防止超挖。
(2)加强路堤土料抽样检验。为切实提升路堤工程质量,明确规定填方区严禁采用含有机质土、建筑垃圾土、沼泽软土及盐碱土等不合格材料,所含植物根系及木质杂物需彻底清除,超15cm 粒径土块须破碎处理后方可使用。施工前期须开展土工试验专项检测,通过系统抽样验证填料适用性并测定最佳压实参数。沿路基纵向每150m 设置永久性控制基桩,同步标注分层填筑高程及工艺要求。各填筑层实施前须先行修筑挡水土埂,沿路肩外侧每40m 布设临时导水槽(特殊地段加密至15m 间距),确保能够与填筑作业同步形成排水系统,当汛期来临时,地表径流能够及时导入边沟,防止边坡受雨水侵蚀。采用全幅纵向水平分层碾压工法,具体摊铺厚度依据工艺试验段验证参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每 25m 设置高程控制点,压实层厚控制为 25±5cm ,对应松铺厚度不超过 30cm。填筑顺序遵循"低处先行、中线递进"原则,优先从地势低洼区开始分层填筑,由两侧向路中轴线对称推进。根据运输车辆载重精确计算卸料间距,确保摊铺平整度与厚度均匀性。工作面形成 1.5-3.5%X 向横坡,保障层间排水通畅。填料含水率须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率 ±1.5% 范围内,当实测含水率超出上限时,采用翻松晾晒工艺进行含水率调整,必要时配置专用松土设备进行湿度调控。当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的 ⋅2%H ,可以洒水润湿。
(3)完成填筑后,还应规范进行碾压施工。在初次进行碾压时,应采用小吨位光轮压路设备,目的是先对表面进行压实,完成初步的预压。随后,再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可以进一步提升压实度。在碾压过程中,要求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碾压,即先碾压路基边缘,最后碾压路基中间,可以避免出现碾压死角。在碾压模式上,初步碾压启动静压模式,后续开启振动碾压模式,可以更好地保障碾压施工效果。在压路机行驶过程中,注意控制行驶轨迹,要求压路机车轮必须保持一部分重叠。不同压路设备的重叠距离也有一定差异,其中光轮压路机要求重叠的宽度为1/2 轮宽,振动压路机重叠宽度45cm 左右。在本工程项目中,经常会出现路堤边缘压实度不足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路堤两侧宽填45cm,增加碾压面积,并对两侧进行充分碾压,从而更好地保障了压实度。
3.2 水稳基层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针对道路水稳基层施工质量通病,本工程项目采取了以下几点防治管理措施:
(1)规范开展拌和施工。拌和作业启动前,拌和站储料量应满足连续4—6 个作业日的铺筑需求。每日开机前须全面检测各规格骨料含水率,动态调整生产配合比,拌和用水量应根据实测含水率精确补偿,确保总含水率略高于最佳值 0.3%0.0.7% 。水泥掺量允许在配合比设计值基础上增加不超过 0.3% ,且现场抽检实际掺量不得超过 4.2% 。施工强度富余度应通过精细化过程控制实现,严禁违规增加水泥用量提升强度。拌和设备须配置旋转卸料装置,采用分仓计量-皮带输送-移动装车的连续供料模式,运输车辆需采用“前-中-后”三阶段移位装料法,有效防止级配离析。
(2)落实混合料摊铺压实施工细节。在实际进行摊铺时,要求混合料含水率按最佳值+1.8%控制,目的是补偿运输及成型阶段水分蒸发。基层摊铺前,需要对下承层实施雾化预湿处理。单作业段碾压成型,要求必须在30 分钟内完成压实度检测,针对未达标的区域,应标记后补充碾压。一直到压实度检查合格。碾压工艺采用“稳压找平(达标准压实度 85% )→弱振初压→强振复压→终压收光”的四阶段工艺,振动碾压需双向往复不少于 6 遍。初压阶段采用快速检测仪进行质量筛查,终压后必须采用灌砂法进行验证检测。压路机换向操作应遵循“缓停-慢启”原则,禁止在未成型基层上急刹车或者突然启动。
(3)实施科学养生管理。在完成碾压施工后须在1 小时内启动养生程序,采用 400g/m2 透水土工布进行全覆盖,布设后2 小时开始实施喷雾保湿。保湿养生期不少于5 天,养护期内表面湿度应持续保持 >85% ,整体结构养护周期维持21 天。禁用易板结材料进行覆盖养生,覆盖物须待上层结构施工时方可分段移除。养生用水须配置压力可调式洒水车,出水压力控制在0.3-0.5MPa 范围,禁止采用高压喷水设备进行洒水养生,喷头距基层表面保持 1.2-1.5m 作业高度,形成均匀雾化效果。
表1 水稳基层施工质量验收要求与检查方法

3.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强化混合料运输过程管控。为确保持续稳定供应,沥青混合料运输须配置8-12 吨级自卸汽车不少于
台(具体数量根据运距动态调整)。所有运输车辆货箱内壁须均匀喷涂专用沥青隔离剂(用量控制在 0.15-0.2L/m2 ),喷涂后采用高压气枪清除多余积液。运输总能力应超出拌和站产能 20%以上,并匹配摊铺机作业速度,确保每台摊铺机前方保持 3—4 辆待卸车辆形成连续供料。装载作业采用"井"字形分层装料工艺,每装载 1/3 容量后移动车辆位置,通过三次位移完成满载,有效降低粗骨料滚落导致的离析现象。
(2)实施精细化摊铺作业。摊铺机预热时长不低于 1.5 小时,熨平板加热温度须达 150℃以上。采用 6mm厚钢板或专用铝合金模板进行支垫,支垫高度严格对应松铺厚度(允许偏差 ±1mm ) ∘ 初始摊铺速度控制在1.0—1.2m/min,正常作业阶段保持 2.0—2.5m/min 恒定速度,速度波动率不得超过 10‰ 试验段采用 1.25 初始松铺系数(设计厚度 4cm 对应5.0cm 松铺层),经3 天工艺验证后修正为1.28 系数值用于大面施工。摊铺过程中激活高频振动模式(频率8 级)与强夯功能(夯锤强度 5 级),确保初始压实度 98‰ 。每 15m 设置激光测厚点实时监控铺筑厚度,厚度偏差超过 ±3mm 时立即调整熨平板参数。禁止施工人员在摊铺过程中使用铁锹等工具人工修补。在摊铺以及后续碾压施工过程中,注意加强面层温度控制,具体温度控制要求如表2 所示。
表2 SMA-13 上面层沥青温度控制要求

总结:在进行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很容易面临各种施工质量通病,需要对此深入分析,加强针对性防治管理,从而促进质量问题解决,有效提升道路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在进行防治管理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细节把控,落实各种施工管理细节,促进施工技术得到全面地落实,从而更好地保障新建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建设要求,未来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道路工程建设的要求,推动道路工程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敏.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优化策略[J].汽车画刊,2024,(12):213-215.
[2]梁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3):17-19.
[3]阎秀梅.SJ 快速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24.
[4]汪小南.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10):181-183+1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