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作者

涂亮 苏龙友

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是基于现实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核心教学目标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使教学更具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期待。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交流互动性、挖掘深度探究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课程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1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也导致注意力无法持续停留在一个事物上,因此便会影响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而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还能让课程的教学更加直观、具体。结合生活现象创设真实问题,会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科学探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精神。

例如,在《常见的动物》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能对常见动物特征与习性进行了解,同时也要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动物所在的生活环境。在课堂上需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蚂蚁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于蚂蚁生活习性的好奇心,然后结合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去了解为什么蚂蚁在搬运食物的过程中会排队呢?在下雨天,蚯蚓为何会出现在地面上?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始主动思考,成为探索者,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信息进行整合,同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使之更加灵活的应用于学习过程中[1]。

2 引导自主提出猜想,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猜想的方式,通过学习探究来使课堂教学更富层次感。

例如,在《东西南北》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式学习增强在现实生活中对“方位”的理解深度。通过播放动画短片让学生思考小动物如果在森林中找不到家,需要用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帮助它们回家?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讲述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概念,然后通过指南针以及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在地图上观察并记录,给学生提供探究时间,同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猜想。如,如果是一个上午,天气很晴朗,那么太阳会在哪个方向?在森林中,大树的树叶长势非常茂密的一侧是否是南方?然后鼓励学生借助木棍标记影子位置,通过实验来验证太阳移动和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逐步提升[2]。

3 组织协作实验活动,强化团队探究效能

探究式教学要让学生能够通过组织协作实验活动来完成团队探究,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运水比赛》教学中,要通过实验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升学习体验。以动画短片的形式让同学观看《沙漠里的小骆驼》,将情境创设为“请为急需水的小骆驼送水”。需提前准备量杯、海绵、漏斗、计时器等多种送水工具和测量工具,4 人为一组并将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分别担任记录者、计时者、运水者和管理者。每次实验后进行角色互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用水策略,如,如何以最短的时间精准的将水送给小骆驼?最后称量送到的水的重量,送水量多的小组会获得奖励[3]。

4 搭建成果展示平台,促进科学思维交流

小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升起好奇心,增强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日常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平台,促进科学思维交流,增强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理性思考能力。

例如,在《找空气》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科学思维活跃起来,通过组建空气探秘活动,让学生成为科学家,以实验的形式找空气,在准备材料时为学生提供纸巾、吸管、气球、塑料袋和塑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工具,如粘土、彩纸、投票贴纸等,为自己的成果展示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自己设置任务、自己完成科学探究、自己生成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实力的平台。在交流与互评中,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解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并投票,最终评选出最佳发现奖、最佳探索奖、最佳实践奖[4]。

5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探究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堂上要为学生注入动态活力,利用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探究教学效果。

例如,在《神奇的磁铁》单元教学中,要利用清晰的教学实施计划达成教学效果。如,利用经典课堂片段设置进阶实验,让学生在数据对比中加深对直线距离影响磁力效果的认知。在教学成效方面,要通过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评价体系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并且从中找出差异化,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实现可见性发展。在反思与改进过程中,要将现存问题和优化策略清晰列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此外,也可让家长设置家庭实验室,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探究实验,以打卡的形式参与科学探究式教学家庭竞赛。所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会让教学逻辑更加清晰,学生也会通过分类、验证、创造不断完成阶梯式的学习任务,然后在操作、记录、反思中完成学习闭环。实用的评价工具将成为学生思维进阶的抓手,而数字化的评价平台则会使科学教学真正实现质的飞跃[5]。

结论:

在小学阶段将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有利,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探索既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研教学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学习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探索欲望,使学生在科学课程中挖掘到更深度的知识,并将其纳入自身的知识库,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硕司, 田慧瑜. 教学智能体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科学,2025, (13): 22-24.

[2]王田敏.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声音的传播》为例[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12): 112-114.

[3]陆丽利.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声音的传播”为例[J]. 新课程, 2024, (23): 71-73.

[4]林鉴. 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开展路径分析[J]. 求知导刊,2024, (22): 47-49.

[5]吴金柳.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思考[J]. 第二课堂(D), 2024, (05):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