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辩论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
杨柳青
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路小学 730000
一、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任。辩论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锻炼思维,在语言交锋中提升表达。通过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辩论元素并设计相应教学活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辩论元素的价值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
辩论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不同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在挖掘教材辩论元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质疑、判断、推理,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文时,学生可以思考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是否是唯一且最佳的。有的学生提出,当时的情况下,找大人帮忙可能也来得及,不一定非要砸缸;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砸缸是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因为等大人来可能孩子已经溺水了。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事件,突破常规思维。
(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辩论是语言的艺术,学生需要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反驳对方。教材中的辩论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有位同学模拟蔺相如的语气,义正言辞地说:“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他的发言条理清晰,情感充沛,让其他同学仿佛看到了蔺相如的形象,锻炼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感染力。
(三)增强合作与竞争意识
辩论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需要与队友密切合作,共同准备论据、组织观点。同时,在与对手的交锋中,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学生分组分别代表陶罐和铁罐进行辩论。正方代表陶罐的小组,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陶罐谦虚、友善品质的语句,有的去查阅资料了解陶罐在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还有的思考如何在辩论中回应对方可能提出的质疑。在辩论过程中,他们配合默契,在与代表铁罐的反方小组竞争中,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辩论元素的挖掘
(一)从课文主题中挖掘
许多小学语文课文具有多元解读的空间,其主题蕴含着辩论的可能性。例如《亡羊补牢》,对于牧羊人第一次丢羊后没有及时修补羊圈的行为,学生可以就“这种做法是否可取”展开辩论。正方认为牧羊人虽然前期犯错,但及时改正避免了更大损失,说明犯错后及时补救仍有意义,一位同学举例说:“就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没认真检查是我的错,但之后我分析了错题原因,努力改正,下次考试就进步了。这和牧羊人及时补羊圈是一样的道理。”反方则指出如果一开始就做好防范,根本不会丢羊,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有同学反驳道:“要是牧羊人一开始就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丢羊了吗?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
(二)从人物观点冲突中挖掘
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存在人物观点的对立,这是天然的辩论素材。如《坐井观天》,青蛙和小鸟对于天的大小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站在青蛙和小鸟的立场,阐述各自观点的依据,从而引发辩论。
(三)从课后问题拓展中挖掘
课后问题往往具有启发性,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拓展延伸,挖掘出辩论元素。以《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为例,学生可以就“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哪个更重要”进行辩论。正方认为美丽的自然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和审美价值,一位同学说:“小兴安岭的美景能让人们放松心情,而且森林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要是只看重富饶,把树都砍了,环境就被破坏了。”另一方则强调其丰富的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反驳道:“有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发展林业、矿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有了钱也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呀。”
四、基于辩论元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确定辩论主题与分组
根据教材中挖掘的辩论元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确定合适的辩论主题。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后,确定“狐狸是聪明还是狡猾”的辩论主题。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每组推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收集资料和安排发言顺序。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确保每组实力相对均衡,以促进辩论的公平性和激烈程度。比如,把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分散到不同组,让每组都有核心成员带动讨论。
(二)指导辩论准备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从课文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如在“狐狸是聪明还是狡猾”的辩论中,正方可以引用狐狸巧妙利用老虎的威风摆脱危险的情节作为聪明的证据;反方则可指出狐狸欺骗老虎和其他动物的行为体现了其狡猾的本质。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观察生活等方式拓宽论据来源。学生可以收集关于狐狸的科普知识、相关寓言故事或生活中类似聪明或狡猾行为的案例,丰富辩论素材。
(三)组织辩论活动
按照辩论流程,先由正方一辩开篇立论,阐述本方观点及主要论据,时间控制在 2-3 分钟。接着反方一辩进行反驳并陈述己方观点。进入攻辩环节,正反方二辩、三辩交替向对方提问,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回答要简洁明了。每个问题及回答时间控制在 1 分钟左右。自由辩论阶段,双方辩手交替发言,就核心问题展开激烈交锋,时间控制在 5-8 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辩论规则,尊重对手,避免人身攻击。在一次辩论中,正方辩手说:“狐狸能想出利用老虎的办法,这难道不是聪明的表现吗?它让自己在危险中成功脱身。”反方辩手立刻回应:“它这是不劳而获,靠欺骗来达到目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聪明,而是狡猾。”
最后由正反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回顾本方观点,总结辩论过程中的主要论据和对方漏洞,时间控制在 3-4 分钟。
(四)评价与总结
辩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观点的准确性、论据的充分性、辩论技巧的运用、团队协作等方面。可以先由学生自评和互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客观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对辩论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辩论的目的不是分出胜负,而是通过思维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同时,对学生在辩论中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后续辩论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教师表扬正方某同学论据充分,逻辑清晰;也称赞反方团队配合默契,对对方观点的反驳很有针对性。
五、结论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辩论元素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竞争意识等得到全面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辩论元素在教学中的价值,不断探索挖掘与教学设计的方法,让辩论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力工具,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辩论元素的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登天.课堂辩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20):72.
[2]王月珲.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