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场域: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情境化实施路径研究
钱逸
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昆山 215300
一、引言
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感和良好品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将步入小学阶段,此时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当前部分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存在脱离生活实际、形式化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这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回归生活场域,通过创设情境化的劳动教育活动,能够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劳动、学习劳动,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因此,深入研究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情境化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现状剖析
1. 劳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目前,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教师示范讲解、幼儿模仿练习以及简单的任务分配。内容方面,多集中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如穿衣、叠被、整理书包等;以及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像折纸、绘画、粘贴等;还有少量的班级环境维护劳动,如擦桌子、扫地等。这些劳动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但相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 存在的问题
形式单一:劳动教育活动大多以教师主导、幼儿被动参与的形式开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脱离生活实际:部分劳动教育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劳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缺乏系统性:劳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各活动之间缺乏逻辑关联,难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评价方式单一:劳动教育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侧重于劳动成果,忽视了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三、生活场域对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意义
1. 贴合幼儿认知特点
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生动、具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生活场域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正是幼儿熟悉且直观的,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场域,能够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劳动、体验劳动。
2. 激发幼儿兴趣
生活场域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活动和现象,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当劳动教育与生活场域相结合时,幼儿会因为对生活情境的熟悉和喜爱,而对劳动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培养生活能力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使其能够独立生活。生活场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通过参与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幼儿能够学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情境化实施路径
1. 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情境创设
入园环节:在入园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整理,如将外套挂在指定位置、摆放好自己的鞋子、整理书包等。同时,设置 “小小值日生”岗位,让幼儿轮流负责接待其他小朋友、检查同伴的物品摆放情况等。例如,每天早上,担任值日生的幼儿会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向同伴问好,并帮助他们整理衣服、检查书包是否放好。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2. 主题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情境构建
传统节日主题:以春节、劳动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相关劳动主题活动。例如,在春节前夕,组织幼儿参与教室的装饰活动,让他们制作灯笼、剪纸、写春联等,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同时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在劳动节期间,开展 “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擦桌子等,并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在班级中分享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3. 区域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情境打造
建构区:在建构区中,幼儿通过搭建积木、纸盒等材料进行劳动实践和合作。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建构主题,如 “搭建我们的幼儿园”“建造一座大桥”等,让幼儿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在搭建过程中,幼儿需要搬运材料、设计结构、调整布局等,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搭建“大桥”时,幼儿发现积木不够稳固,通过讨论和尝试,他们决定用纸盒作为桥墩,用木板作为桥面,最终成功搭建出一座坚固的 “大桥”。
美工区:美工区是幼儿培养劳动技能和创造力的重要场所。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颜料、黏土等,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例如,组织幼儿制作 “环保手工艺品”,利用废旧物品,如塑料瓶、易拉罐、旧布料等,制作成花瓶、笔筒、玩偶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的技能,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义卖,将所得款项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幼儿体验劳动的社会价值。
尽管本研究在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情境化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劳动教育情境化的理论探讨,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扩大研究范围,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以更好地评估劳动教育的效果。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园劳动教育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艳 . 幼儿园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路径探索 [J]. 早期教育,2024(7):24- 27.
[2] 王秋 . 生活化视角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探析 [J]. 广东教育 ( 综合版 ),2023(12):54- 55.
[3] 周燕 .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J]. 山西教育 ( 幼教 ),2023(9):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