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
李军伟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以及实施路径。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体操课,发挥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聚焦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阐述二者融合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和丰富体操课内涵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融合过程中教师意识不足、融合方式生硬、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从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与融合能力、创新融合方式(如案例教学、情境创设)、构建系统性融合课程体系(涵盖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内容优化和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出有效路径,推动体操课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引言
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人才。体操课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将思政教学与之融合,能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体操运动强调坚韧、自律、团队协作等精神。在体操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优秀体操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同时,体操训练中的规则意识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观念。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在体操课中渗透思政内容,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意志(在体操动作练习中克服恐惧和挫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体操课上的集体活动和团队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思政教学中对人际关系的引导相契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体操课的教育内涵
单纯的体操课注重动作技能的训练。而融入思政教学后,体操课的内涵得到丰富。例如,通过对体操文化历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体操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体操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提升课程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
三、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现存的问题
(一)教师意识不足
部分体操教师缺乏思政教育意识,将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体操动作的传授上,没有认识到体操课的思政育人功能。他们缺乏主动挖掘思政元素和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导致思政教学在体操课中难以有效开展。
(二)融合方式生硬
一些教师在尝试将思政与体操课融合时,方式方法过于生硬。例如,只是简单地在体操课开始或结束时进行几句思政说教,没有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体操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动作讲解、训练指导、考核评价等,使得思政教育与体操课“两张皮”,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缺乏系统性规划
在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融合方面,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规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的融合指导,教学计划也没有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融入。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依据,融合工作具有随意性,难以保证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四、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和融合能力
高校要加强对体操教师的思政培训,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学习思政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体操课的思政融合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类、思政类书籍和期刊,深入了解思政教育前沿理论,并结合体操课特点进行应用。
(二)创新融合方式
案例教学
在体操课中引入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案例。如李宁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以及他退役后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贡献。在讲解体操动作技术时,穿插这些案例,分析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展现出的拼搏精神、爱国精神等。通过这种方式,让思政教育生动形象,学生在学习体操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情境创设
在体操训练场地营造具有思政氛围的情境。比如张贴体现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等内容的标语。在进行团队体操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如小组创编并表演一套体操动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三)构建系统性的融合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修订
高校应修订体操课程标准,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将思政教育目标细化到每个教学单元和教学环节。例如,在初级体操课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一个思政教育小目标,在动作规范讲解和考核中重点体现。在高级体操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让学生参与体操教学志愿服务等方式实现。
教学内容优化
对体操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思政教育相关内容。除了传统的体操动作技能教学,加入体操文化、体操精神等内容。如介绍不同国家的体操发展历程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意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意思政内容与体操技能内容的合理搭配,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政教育。
考核评价改革
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效果纳入体操课考核评价中。除了考核学生的体操动作技能成绩,还要考核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的思政素养。例如,观察学生在团队练习中的协作表现、面对困难动作时的态度等。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体操课中的思政学习成果。
五、结论
高校体操课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尽管目前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提高教师素养、创新融合方式和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等途径,可以有效促进两者的融合。这将充分发挥体操课的思政育人功能,为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出积极贡献。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融合模式,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