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6 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观察与指导研究
苏芸瑶
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昆山 2153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幼儿的成长进程中,3 - 6 岁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此时幼儿开始走出家庭的小圈子,逐渐迈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而同伴交往正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同伴冲突作为同伴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
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幼儿为了争抢同一个玩具而互不相让,甚至可能引发肢体冲突。
幼儿的同伴冲突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对其社交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同伴冲突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契机。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 3 - 6 岁幼儿同伴冲突的细致观察,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全面总结其行为特点,并系统地探究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所采用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策略,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 3 - 6 岁幼儿在同伴冲突方面的发展变化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冲突原因、行为表现和解决策略上的差异,从而为针对性地提出指导策略提供依据。
2.2 研究方法
2.2.1 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在 [ 幼儿园名称 ] 的日常活动中,对选定的 3 - 6 岁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地点涵盖了幼儿园的教室、操场、游戏区等幼儿主要活动场所 ,这些场所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互动机会,能全面展现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同伴冲突情况。观察时间选择在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集体游戏时间和小组活动时间等,这些时段幼儿的活动较为自主,同伴之间的互动频繁,更容易发生同伴冲突。
2.2.2 案例分析法
在观察到的众多幼儿同伴冲突事件中,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典型案例的选取标准包括冲突原因的多样性、冲突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以及冲突解决方式的代表性等 。例如,选取了一起因争夺玩具引发的肢体冲突案例,冲突双方分别是小班的幼儿 A 和幼儿 B。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 A 和幼儿 B 同时看中了一个玩具汽车,两人互不相让,随后幼儿 A 伸手去抢玩具,幼儿 B 则紧紧抓住不放,进而引发了肢体冲突,两人互相推搡 。
三、3-6 岁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3.1 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
3.1.1 争抢玩具或资源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争抢玩具或资源是幼儿同伴冲突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种因争抢玩具或资源引发的冲突,在小班幼儿中尤为常见。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他们对物品的所有权意识逐渐增强,但还不懂得分享和轮流使用的规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归自己所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和大班幼儿在面对资源争夺时,虽然会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在情绪激动时,仍可能会出现争抢行为。
3.1.2 言语攻击
幼儿的言语攻击行为,一方面反映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情绪;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不知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只能通过言语攻击来发泄情绪 。这种言语攻击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可能会影响幼儿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在同伴交往中产生孤立感和排斥感。
3.2 同伴冲突的原因探究
3.2.1 个体因素
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是引发同伴冲突的重要个体因素之一。在幼儿阶段,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世界,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在游戏中,他们会认为自己喜欢的玩具就理所当然地属于自己,不懂得与同伴分享。
3.2.2 环境因素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同伴冲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有限,如玩具、图书、活动场地等,当幼儿对这些有限的资源产生竞争时,就容易引发冲突 。
四、3-6 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观察分析
4.1 幼儿自主解决冲突的策略
4.1.1 协商合作
了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能够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共同目标。他们在协商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对方的想法,尊重彼此的意见,通过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不仅解决了积木资源不足的冲突,还完成了一个更具创意的作品,提升了彼此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1.2 寻求帮助
当幼儿在同伴冲突中无法自行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主动寻求教师或其他成人的帮助。通过向老师求助,他们不仅解决了冲突,还从老师的引导中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有助于他们在今后面对类似冲突时,能够更好地处理 。
4.2 教师指导下的冲突解决策略
当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的及时介入调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和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找到了解决冲突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继续友好地合作 。教师在介入调解时,始终保持冷静、客观和公正,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平和的态度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不仅解决了当下的冲突,还为幼儿树立了正确处理冲突的榜样,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
五、3-6 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指导建议
5.1 对教师的指导建议
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密切观察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这是有效指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基础。在自由活动时间,教师要留意幼儿在各个区域的互动情况,如建构区中幼儿对积木的使用和分配,是否存在因争抢积木而引发的冲突;在角色扮演区,观察幼儿对角色的分配和情节的推进过程中,是否有意见不合导致的冲突 。
5.2 对家长的指导建议
家长应时刻留意幼儿在园和在家的社交表现,这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方面,家长要主动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定期询问幼儿在园的同伴交往情况,如是否与同伴发生过冲突、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与哪些同伴关系较好等 。通过教师的反馈,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社交环境中的表现,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