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职业适应力的关联及培养对策

作者

陈炳润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职业技术学校 430300

引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操作能力转向综合职业素养。职业适应力作为个体适应岗位变化、应对挑战的关键能力,其核心之一是问题解决能力。中职学生作为产业一线的重要后备力量,数学素养直接影响其技术掌握与岗位适应。然而,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普遍重知识、轻应用,学生缺乏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情境的能力。因此,探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职业适应力的关联,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对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职业适应力的构成及其与数学能力的关联

职业适应力通常涵盖技术适应能力(即快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的能力)、学习适应能力(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意愿与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应对工作压力、挫折和变化的心理韧性)、人际适应能力(与同事、客户有效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工作中识别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几个维度,且问题解决能力贯穿于其他各项适应能力之中。比如在机械加工岗位工人需依图纸计算尺寸误差,电子商务领域员工要分析销售数据优化营销策略,建筑施工里技术人员要进行材料用量和成本预算,这些职业情境均需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支持。研究显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强的中职学生,实习和就业时岗位适应更快、应对问题能力更强,能准确理解技术参数、高效完成任务并合理应对突发问题,可见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提升职业适应力的重要支撑。

2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数学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制约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偏重理论推导,与专业课程缺乏衔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方法上,依然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缺少情境化、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评价方式较为片面,考试多采用标准化试题,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过程的考查。而且,多数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动机不强,存在“学数学无用”的认知偏差。这些问题综合起来,造成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薄弱,难以将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职业实践中,进而对其职业适应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职业适应力协同培养的对策

3.1 推进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学校应组织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发“数学 + 专业”融合课程。这一过程需要双方教师深入沟通,了解彼此学科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在汽修专业中引入“汽车油耗计算”“制动距离模型”等案例。汽车油耗计算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关系,不同的行驶速度、车辆负载等因素都会影响油耗,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制动距离模型则需要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考虑车速、刹车系统性能等参数。在会计专业中设计“成本核算”“利润分析”等数学任务,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实际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真实职业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应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解决专业问题的有力工具。

3.2 采用项目式与情境化教学方法

倡导“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基于工作场景的数学项目。以“校园超市商品定价与利润分析”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学生首先要收集校园超市各类商品的进价、销量等数据,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建立函数模型,分析不同定价策略下的利润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价格敏感度。同时,项目还要求学生进行预测与优化,考虑到商品的季节性、竞争对手的价格等因素。此类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还能提升其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3 强化数学思维训练,注重过程评价

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思维路径。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看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略了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小组讨论记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策略选择和反思能力。例如,在课堂观察中,教师可以留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是采用逻辑推理还是尝试错误的方法。学习日志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遇到的困难。小组讨论记录则能反映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思维碰撞。同时,鼓励学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解释解题思路,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3.4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实效

借助几何画板、Excel、Python 等工具,帮助学生可视化数学问题,提升数据处理和建模能力。几何画板可以将抽象的几何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和定理。Excel 则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在统计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 Excel 分析企业销售数据,绘制趋势图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可以通过 Excel 的函数和图表功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Python 作为一种编程语言,在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学生可以使用 Python 编写程序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职业需求。

结语

中职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增强其职业适应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学不应被视为一门孤立的学科,而应作为连接知识学习与职业实践的桥梁。通过课程融合、教学创新和评价改革,中职学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白守英 . 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17.

[2] 张晓文 . 中职生生涯适应力的调查与个体干预研究 [D]. 东南大学 ,2020.DOI:10.

[3] 王端祥, 许大林. 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 ,2016,No.512(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