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媒体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抽象知识理解的促进作用

作者

孙连富

吉林省通化县西江镇学校

引言

诸多物理抽象概念,像力学、电学、热学这类,往往借助数学公式与图示呈现,造成学生理解障碍,尽管传统教学有成效,然而在突破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瓶颈上困难重重,多媒体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演示实验,利用动态可视化手段呈现复杂物理现象,强化学生直观体验,提升求知欲,以此推动抽象知识领悟,本研究会分析多媒体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里的运用,尤其是在“熔化和凝固”热学概念教学环节,剖析其对学生认知与记忆的推动效果。

一、多媒体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教育信息化推进,物理教学从传统模式朝多媒体模式过渡,多媒体演示实验不只是传统课件的展示形式,借助融合动画、视频、交互模块等途径,使学生观看时可参与体验,获得更深刻的领会,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时,因物理概念抽象且具有理论性,学生较难直观掌握。就“熔化和凝固”教学而言,学生除理解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外,还需把握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动,借助多媒体开展实验演示,可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状态与能量变化变得直观具体,让原本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直观、具体,进而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1]。

二、多媒体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抽象知识理解的促进作用

(一)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直观感知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里,特别是针对热学概念相关教学,类似“熔化和凝固”的课题,学生往往在理解抽象概念方面存在难题,传统教学手段多依靠教师的言语阐释与板书呈现,学生往往很难在头脑里形成物质状态改变过程的明确图像,借助多媒体开展实验演示,学生既能直观感受物理现象,而且能凭借互动体验提升知识掌握程度。

以人教社2024 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 节《熔化和凝固》为案例,教学内容聚焦于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进程,当固态物质温度升至熔点,会出现由固态转为液态的熔化状况,由固态变为液态;液态物料冷却达到凝固温度之际,会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在多媒体展示环节,借助动画呈现固态冰块受温后分子开始震荡,且逐步从有序排布变为无序排布,最终成为液态水,此过程借助视觉方式展现,让学生可直观目睹“分子振动”这一抽象微观现象,教师可规划互动环节,学生对加热器的温度加以操控,查看冰块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情形,学生借助点击不同温度设定,查看熔化和凝固的不同成效,此交互形式可提升学生探索欲与学习动力[2]。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学生能凭借多媒体演示实验的互动特性,主动投入学习全程,以《熔化和凝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024 年版第 2 节)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教师可呈现一段动画,呈现冰块加热时,分子从规则排列变为不规则排列的情形。以动画呈现,冰块受热后这一现象学生可目睹,分子开始震荡且间距持续增大,最终冰块融化为液态水,学生可借助鼠标点击或触控屏操作,开展加热温度变化模拟,查看冰块受不同温度影响下的融化进程,此类动态模拟使学生既能目睹融化现象,又能掌握温度与物质状态转变的关联。

(三)改善学生的认知和记忆效果

多媒体演示实验借助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大幅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成效,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024 年版)第 2 节《熔化和凝固》作为示例,多媒体展示既能提供视觉资料,还能借助音效辅助学生理解。以熔化与凝固过程演示为例,可添加体现温度变化的音效,模拟实验期间加热器声音的变动,提升学生对温度改变的察觉,教师可在演示播放期间开展旁白讲解,强化听觉记忆效果,让学生在听觉层面理解物质状态的改变,利用动画与视频呈现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熔化)以及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凝固)的情况,冰块受热达到熔点时,分子振动开始加速,动画借助渐大的分子图示与温度变化的动态呈现,让学生目睹分子从排列整齐到混乱的转变,借助这一动态呈现,学生可直观领会“熔化”过程,同时掌握熔化和温度的关联。

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里,多媒体演示实验具备关键应用价值,尤其针对抽象知识的领会,依靠增强直观体验、增进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及改进认知记忆效果,多媒体展示为学生打造了更鲜活、便于理解的学习途径,讲授“熔化和凝固”等抽象现象课程时,技术助力学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增进对物理概念的领悟,伴随科技发展,教育从业者应运用多媒体挖掘更多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成效,增进学生综合科学涵养。

参考文献

[1] 潘桥真 . 电教技术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2024(14):136- 138.

[2] 黄恒光 . 探讨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J]. 教育 ( 周刊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