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点亮幼儿社会交往的“启明灯”

作者

许炜玲

昆山市高新区翰林幼儿园

前言

幼儿教育肩负着启蒙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使命,伴随学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传统幼儿教育已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如何创新幼儿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将其渗透至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能够促进幼儿教育成效进一步提升,对幼儿正确社会性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相互交往,感受快乐

幼儿实际年龄较小,生活范围有限,生活经验匮乏,对交往这一社会现象的理解处于“懵懂”状态。对此,为深化幼儿对交往这一社会现象的理解与感知,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尝试引导、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在幼儿有限的“交际圈”内,为幼儿创设更为多元丰富的交往机会。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尝试依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更为丰富的机会,以激励幼儿交往的兴趣与欲望,让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过程中,逐步产生并形成良好社会性行为[1]。

例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踩尾巴”这一生活化社交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准备若干长纸条,在游戏过程中,要求幼儿将纸条的三分之一塞进裤子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幼儿当踩尾巴的人,另一个幼儿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尾巴。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幼儿之间也从刚开始的“拘谨”逐渐变为“开朗”,大部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尝试与其他幼儿进行主动交流。在这一幼儿游戏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收获了快乐,还初步提升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对其社交技能的习得也起到了良好的引导效用。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驱动力,在幼儿教育中,为实现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需注重紧密结合幼儿兴趣爱好,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对幼儿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积极引入情境创设这一教育方式,通过为幼儿搭建丰富趣味的生活化交往情境,激活幼儿兴趣,诱导幼儿主动参与到社会交往能力相关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实现社会交往能力的显著提升。具体而言,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立足幼儿视角,对生活中常见的交往情境进行搜集与整理,结合幼儿兴趣将生活中常见的交往情境引入教育活动中,借此提升幼儿教育实际成效[2]。

例如,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购物”这一生活化教育情境,让幼儿在这一情境中锻炼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购物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情,是较为典型的实用性交往,借此锻炼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幼儿创设“购买玩具”这一情境,在多媒体设备上为幼儿展示不同玩具的价格,并讲解“购买玩具”的各个细节,让幼儿初步了解如何询问玩具的价格,如何介绍玩具、购买玩具。在这之后,组织幼儿进行情境演绎,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合作的小朋友”,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实践,让幼儿自主体验购物的快乐和自己在购物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社交的快乐。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幼儿能够主动投入社会交往活动中,通过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切实提升。

三、搭建场所,组织实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支撑下,教师需注重组织幼儿开展多元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社会交往能力水平。具体而言,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合作交流时机,让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互动合作,解放自身天性。在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幼儿认知能力水平与现有生活经验,让幼儿在适宜的游戏活动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显著提升[3]。

例如,在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自主幼儿开展“卫生间在哪里”这一生活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让幼儿明确这一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卫生间”,而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是询问其他人“卫生间在哪里”,并与其他幼儿教师进行合作,为幼儿询问示范,如“阿姨告诉我们卫生间在前面”。在这之后,组织幼儿进行实践锻炼,将班级内幼儿分成“询问者”与“回答者”两大类,“询问者”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说出“请问卫生间/ 玩具屋…在哪里?”“回答者”需说出“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 卫生间在前面”等礼貌用语。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幼儿进行礼貌表达。这样,在实践活动支撑下,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多元丰富的合作交流机会,也提升了幼儿询问、礼貌表达等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教师还需注重传授给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人际交往技能,教授给幼儿最基础的日常交往语言的同时,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时的态度、动作、神态等。例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因玩具产生冲突,这时教师需注重引导幼儿遵守相关游戏规则,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幼儿明确如何处理同伴关系,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沟通,表达自身想法。并在教育过程中为幼儿设置合作类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与人交往的技巧与语言表达技巧,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借此在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化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相互交往感受快乐、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搭建场所组织实践等方式,逐步提升幼儿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点亮幼儿社会交往的“启明灯”,为幼儿今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倪欣, 杨冰. 陶行知" 小先生制"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实施与思考 [J]. 生活教育 ,2024(16):64- 68.

[2] 王瑜 . 探究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价值与路径[J]. 孩子 ,2023(4):7- 9.

[3] 黄秋菊 . 幼小衔接下以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23(6):124-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