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的融合对策

作者

牛延龙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4600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源泉,当代社会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柱。二者的融合,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宣传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理念为基础,由此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核心精神需要,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新时代公民的精神准则。当代社会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运用,有助于不断完善现代化社会价值观的建构,形成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时代精神。为此,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之间的融合,以科学的融合手段让二者间的融合充分发挥出完善当代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积极作用。具体的融合对策有:

1 创建多层次的融合主体

现当代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建构中的顶层结构,要想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到一起,可以通过多层次的融合主体建构,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路径让二者紧密结合到一起。宏观融合过程中,可以以政府机关作为推动双方融合的主体,基于政府工作引导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全社会广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为双方融合营造有利的公共舆论环境。而政府工作中也需要就双方的融合确立核心标准。中观融合过程中,可以以各个省级行政单位为主体主导双方的融合,为融合工程推进提供一定的公权力保障,约束相关主体行为,根据国家出台的融合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形成最优的融合方案。微观融合过程中,以县级行政单位作为双方融合的主导者,根据省级行政单位提出的融合方案及具体要求开展工作,利用网络等信息化资源手段确立融合目标与融合实施的各项内容,真正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融为一体。

2 全方位整合社会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的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此,开展相关活动的各个主体要对这一点有充分认知,从全面着眼对中国历史与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民族性、通识性特征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明确其中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之后的区别。此外,要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内涵契合的案例编制同时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特色的宣传文案,为之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宣教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例如,相关单位可以以中国传统的瓷器文化为基础,将各个朝代瓷器生产加工工艺等作为显性文化元素,以工匠生产瓷器过程中展现出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作为隐性文化元素,从中汲取先进的思想与精神融入到现当代社会价值观体系中,由此让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其中。亦或者,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可以从社会文化继承发展的视角,寻找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遗存,基于文化传承视角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精神与思想的传承,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宣介引导社会公众更多关注传统文化,由此为二者融合提供进一步的助力。

3 立足社会公共网络搭建融合介质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类先进的数智化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根据此,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融合的进程中,相关单位可以更多借助社会公共网络系统作为二者融合的载体,构建新的融合介质。

在具体工作中,相关单位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查阅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专业研究书籍、文献等,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内容全面整合学界对二者的含义、核心思想等方面的认知,并获取与之相关的经典事例,整合形成宣传资料,通过网络视频等更生动的形式推广给大众,增进社会整体层面对二者融合价值与意义的认知程度。此外,相关单位可以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二者融合的介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从广域互联网上获取与二者融合关联的案例,将案例发送至微信公众号中,并通过案例点评方式详细说明二者融合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而用户通过关注公众号就可以阅读这些文章,从而对二者融合价值意义等内容有深入了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来。再有,可以通过相关单位的官方网站,向社会公众实时同步二者融合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工程进程,为此,参与二者融合工作的各个单位要在各自的官方网站内容建构中,运专业语言说明本单位工作的具体进展与成果,并分析指出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帮助公众明确自身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中应尽的责任,以此引导公众在二者融合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 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融合的进程中,群众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点,在推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可以大力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实际参与二者融合提供有利的契机。具体可以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包括:

第一,群众舞蹈比赛。实际工作中,可以以村、镇、县等基层行政单位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础单位,由这些单位的文化管理部门作为工作的责任方,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灵感创作集体性的舞蹈节目,并在其中融合现当代社会价值观中的核心思想内容,形成突出二者融合的舞蹈节目主题与节目内容。而群众参与该项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二者融合思想内容的过程,由此让二者实现有效的融合。第二,组织开展随机日期、随机内容的网络直播活动。相关单位可以根据地域社会文化流行的情况,创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直播活动主题。而根据直播主题,相关单位可以邀请自媒体平台上相关领域的知名博主、专业人士等来到现场参与直播,与公众进行直播主题相关的互动,于这一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的知识理论,并借机向观众充分介绍二者融合的重要性与作用,让更多人对这方面内容有更深入的认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二者融合下的各项社会活动中。

结束语:

综上,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政府工作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主导的作用。对此,要立足政府工作开展的现有模式,创设涵盖各个级别行政单位的工作体系。基于这一工作体系,相关单位要从社会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运用与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等方面着手,为二者融合创造最有利的条件,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心强 . 中国传统文论涵养“爱国”价值观的民族传统与当代启迪 [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5,27(01):59-66.

[2] 韦雅 . 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研究 [N]. 重庆科技报 ,2025-01-07(007).

[3] 郭春凤 , 贺永芳 . 探析黄河流域神话传说对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J]. 中原文化与旅游 ,2024,(15):46-48.

[4] 朱大鹏 , 徐倩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03):48-53.

[5] 张晓艳 .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J]. 天南 ,2023,(01):109-111.

[6] 薛苏香 , 李爱真 . 礼乐文化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共识与价值旨归 [J]. 煤炭高等教育 ,2022,40(06):30-35.牛延龙,男,人,汉族,1984.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