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

作者

颜慧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经开区实验学校 256200

引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侧重于灌输式讲解理论知识,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相对被动,整体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还能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实现此目标,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尤为重要。

一、多元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教辅工具得以在各学段的课堂中广泛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也同样如此。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能有效构建沉浸式的语文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实践中,教师应紧扣教材目标、内容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直观呈现、趣味性和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抽象难懂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内化的具象情境。通过此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向“我要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1]。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为例,教师可聚焦文中描写春景的段落,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对春景画面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前,教师需精心制作课文核心意象的交互式素材,其中涵盖“春草图”“迎春图”“春雨图”等。学生用移动设备扫描提示的二维码,就能即时投入现实场景中叠加虚拟憧憬,观看花朵绽放、草木生长等动态过程,并同步聆听匹配的朗诵音频和环境音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化身“感官记录者”,各小组学生分别围绕一个春景片段进行记录。这一设计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还能让学生在观察色彩变化、物态动态的过程中增强体验,从而精准捕捉鸟鸣、风雨声等听觉元素,也可利用感官联想体会春天的气息特质,进而能够多维感知春季景象。由此,不仅能将信息技术赋予语文课堂的沉浸式体验和文本细节有效衔接,还能让学生深入把握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基于整体感知,教师可引导学生表达实践,结合自己对春的理解,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春日印象短诗。整个教学设计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角色任务、引导学生创意表达。不仅能形成系统化的教学闭环,还能赋予语文课堂活力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表达能力。

二、多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关键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侧重于灌输式教学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中较为被动,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或空间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这会对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影响。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真实情境等活动,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主动探索,从而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2]。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为例,教师提炼主题“追寻最好的社戏”设计一项融合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剧本推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活动初始,教师需改编课文,梳理出剧本框架,提出驱动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一夜的豆和戏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分组扮演鲁迅、阿发和双喜等角色深入细读文本,梳理偷豆行为中童真动机、看戏时的怀旧情绪、航海描写中的自由意象,循序渐进地推理出作者隐藏的深层情感。学生通过提炼核心语句,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围绕文中的心理描写,推敲出理想化设计童年记忆的情感升华点。而后撰写推理报告,要求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基于此,教师还可拓展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自选文中角色,撰写日记,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对叙事细节进行创新或重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产生共鸣,还能促进学生创意表达。

三、多元整合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单篇文本,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停留于浅层表面。而通过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提炼核心主题,构建互文关系,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推动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和理解[3]。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学为例,教师可基于范仲淹“先忧而乐”的思想,设计主题任务“士人情怀的古今对话”。围绕这一主题任务,教师需纵向整合不同时期的古诗文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如白居易《观刈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而后引导学生辨析三位文人在面对民生苦难过程中的情感共同点,如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而后利用多媒体呈现央视纪录片《英雄儿女》中志愿军高呼“为了祖国”冲锋的画面、航天工程师在发射前严谨校验数据的场景以及现实生活中关爱老人献爱心的真实事迹等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上试剂中是如何呼应范仲淹“先忧而乐”思想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家国情怀,在现代不同职业中也能充分展现。最后引导学生写作实践,阐释“先忧后乐”在当今时代的意义。通过此设计,不仅能开阔学生认知视野,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写作实践力。

四、结语

综上,探究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聚焦教学目标和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多元运用信息技术、多元设计教学活动、多元整合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爱华 .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N]. 科学导报 ,2025-06-17(B04).

[2] 张嫣 . 数字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08):105-107.

[3] 陆健丰 . 初中语文古诗词多元化教学策略探微 [J]. 格言 ( 校园版 ),2025,(06):25-27.

[4] 于淑敏 .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 [J]. 现代交际 , 2015(11):1.DOI:CNKI:SUN:XKJJ.0.2015-11-172.

[5] 兰家中 .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 [J].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 2016, 000(001):109-109.

[6] 唐 启 国 .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多 元 化 教 学 方 法 运 用 研究 [J]. 速 读( 下 旬 ), 2019, 000(001):166.DOI:10.3969/j.issn.1673-9574.2019.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