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王礼彬

上海市铜川学校 200333

“双减”政策实施后,初中数学教师面临作业减量和提质的双重挑战。过去的作业设计过于强调重复做题,存在目标单一、形式死板、反馈太慢这些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们需要通过校本作业设计,将教学、学习、评价这三方面更好地结合起来,设计出分层目标、创新内容、改进评价的作业方案,希望为数学学科真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提供实际可行的办法。

1. 目标分层设计,明确核心素养的逐步提升

按照“双减”要求,校本作业目标要从覆盖知识点变成对应素养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分层设计来实现学生素养的不同发展[1]。

1.1 用SOLO 分类理论设定素养层次

教师可以参考SOLO 分类理论,把数学作业目标分成四个层次: ① 前结构层:学生要能准确说出数学概念或公式,比如说出一次函数的定义,这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理解素养。 ② 单点结构层:学生要能用一种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比如根据定义画出一次函数图像,这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 ③ 多点结构层:学生要能综合运用几个知识点解决复杂点的问题,比如结合图像分析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这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整合素养。 ④ 关联结构层:要求学生能将迁移数学思想应用到真实问题的处理中,比如用函数模型预测商品的销售趋势,这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素养。

1.2 根据学生情况安排分层比例

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安排各层次的目标。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可以安排大约 60% 的基础目标(包含前结构层和单点结构层)、 30% 的稍难目标(多点结构层)和 10% 的挑战目标(关联结构层)。对于学得好的班级,教师就能把挑战目标的比例提高到 20% 到 30% 。这样有弹性的分层方式,既防止了一刀切导致的效果不佳,又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 内容创新,构建三重层次的作业任务群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校本作业内容,从机械训练变成重视学生的素养培育。教师可以构建包含基础巩固、探究拓展和实践应用的三重层次的任务群,这样能帮助学生共同提升知识、思维和能力。

2.1 基础巩固,聚焦数学本质的理解性任务

教师要注意基础性作业的设计需要避免简单重复,而是设计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的任务。比如,学了“勾股定理”后,教师可以布置这个任务:用面积法、相似三角形法、总统证法等三种不同方法证明勾股定理,然后比较这些方法在逻辑上的联系。这个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使其学习了比较和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2.2 探究拓展,融入开放性与挑战性问题

探究性作业是为了培养高级思维,比如,学了“统计与概率”后,教师可以布置这个任务:调查班上同学每周用手机的时间,用统计方法展示数据,然后分析“使用时间长短和学习成绩有没有关系”。这个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结果”整个过程,培养他们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用数据说话的意识。

2.3 实践应用,联系真实生活的跨学科任务

实践性作业要结合现实生活,要能展示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比如,结合沪教版八年级“几何图形”内容,教师可以布置这个任务:让学生给学校设计一个既好看又好用的垃圾分类亭,要求测量地方大小、画出平面图、计算要用多少材料,最后写出设计方案。这个任务用到了几何、代数、工程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革新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与结果”双轨反馈机制

在“双减”政策下,必须要转变校本作业的评价方式:从只看最后结果,转变为兼顾学习过程。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评价,并使用多种工具,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2]。

3.1 评价维度,从只看结果变为多维评价

教师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标准,其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① 知识理解方面:学生能不能正确使用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比如,能不能正确解出一元二次方程。 ② 思维品质方面:学生能不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反思自己用的解题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比如,能不能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③ 实践能力方面:学生能不能把数学知识用到真实生活里。比如,能不能用统计方法分析调查数据。这套评价标准同时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3.2 评价反馈,从判定分数变为针对性的帮助

教师给学生反馈时,要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建议。比如:对经常算错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专门的计算练习题。对解题思路打不开的学生,教师可以录制小视频讲解关键步骤。对能很好完成实践任务的学生,老师可以推荐他们看更深入的学习资料,如数学建模的案例。这样针对性的反馈,能让作业评价真正起到支持学习的作用。

4. 结语

“双减”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关键是将教、学、评连成一体,目标从提高分数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来培养核心能力,然后设计联系真实世界的作业内容,最后革新评价方式,重点改进学习过程。通过上述举措,可以使校本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成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利娜 .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J]. 教育家 ,2025,(10):52.

[2] 张春俭 , 覃仕山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5,(03):95-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