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
姜欣怡
泗阳县上海路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与意义。通过对阅读现状的分析,阐述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与文化底蕴方面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实施方法,包括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指导的开展、阅读活动的组织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以期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实践
一、引言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了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文本语境中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阅读现状
通过对部分初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能够坚持阅读整本书的学生比例较低。大部分学生阅读时间被大量的课业负担所占据,课余时间更多地倾向于娱乐活动。此外,学生在阅读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多以流行文学、漫画等轻松读物为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也较为单一,缺乏深度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地了解故事情节。
(二)教师教学现状
在教师方面,虽然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多以布置阅读任务后简单检查为主,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和过程性监督。在阅读评价方面,也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如读后感的撰写质量等,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思考和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和阅读量也参差不齐,影响了对学生阅读的有效引导。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一)提升语文素养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更完整的语言素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修辞手法和叙事结构,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提升写作水平。例如,阅读《骆驼祥子》,学生可以深入体会老舍先生朴实而生动的语言描写,学习如何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何构建情节的起承转合,这些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阅读,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在阅读长篇文本时梳理情节脉络、分析人物性格、探究主题思想,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归纳、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例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学生要思考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分析他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思想转变,从而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对书中观点和情节的质疑与探讨,也有助于激发其批判性思维,使其不盲目跟从,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传承文化底蕴
经典的整本书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初中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如《论语》《三国演义》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历史文化等,增强文化自信。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如《巴黎圣母院》《简·爱》等,则可以拓宽国际视野,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学生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公民。
四、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
教师应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在阅读时间安排上,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与课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每周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用于阅读分享与指导,课余时间则要求学生按照计划自主阅读。在阅读书目选择上,要兼顾经典性与时代性、文学性与思想性。
(二)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
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传授相应的阅读方法。对于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关系来理解故事;对于议论性作品,如《培根随笔》,则要引导学生关注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同时,教会学生运用批注法、思维导图法等阅读技巧。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阅读的整本书。在报告中,学生要阐述书籍的主要内容、自己的阅读感悟以及推荐理由等。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作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扮演书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心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开展阅读征文比赛,鼓励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进行写作。征文主题可以围绕书籍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阅读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总结。
(四)构建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
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内容包括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的运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阅读交流中的表现、阅读笔记的记录情况等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对于阅读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讨论并能熟练运用阅读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 “阅读之星” 勋章等;对于阅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帮助其改进。
结果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如读后感的撰写质量、读书报告的水平、阅读测试的成绩等。但结果性评价不能仅仅以单一的成绩来衡量,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深度、思考角度、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在评价一篇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时,除了看文章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外,更要关注学生对鲁迅童年经历的感悟是否深刻,对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成效,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结论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制定阅读计划、开展阅读指导、组织阅读活动和构建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实践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传承文化,从而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5] 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 50 讲 [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 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 [J]. 语文建设,2019(1).
[7] 刘恩樵。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18(4).
[8] 曹勇军。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 [J]. 中学语文教学,2017(1).
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重点课题“基于UbD理论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3JY15-L220)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