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媒体背景下网络国际传播内容创新与受众互动机制分析

作者

章子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明之间的沟通和博弈日趋频繁,网络国际传播是文化传播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通道,战略意义日益显现。融媒体技术发展使传播主体获得了多元化的身份认同,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作为新兴载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新阵地。但同时,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差异化受众需求也对传播内容在吸引力、感染力和互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适应当代受众认知规律和优化互动机制的内容创新路径是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实现跨文化有效交流的必然选择。

一、融媒体背景下网络国际传播内容创新策略

(一)数据驱动精准定位国际受众兴趣点

在信息爆炸和受众需求不断多元化的融媒体环境下,网络国际传播需要打破传统传播模式限制,以数据驱动进行准确定位。首先要建设面向国际受众的数据采集系统,融合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客户端和搜索引擎等多渠道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用户行为和搜索偏好的分析,深度挖掘内容互动和其他数据,构建覆盖年龄、性别、区域、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维度的国际受众画像[1]。

通过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国际受众对各种内容的情感偏好和反应,并预估他们可能的兴趣点。基于此,本文根据数据洞察结果有针对性地规划并制作符合国际受众利益诉求的传播内容,并采取定制化推送策略进行推送,借助个性化推荐算法向目标受众群体准确投放内容,以提高国际传播内容触达率和接受度。

(二)跨文化语境下故事化内容重构策略

跨文化语境中的网络国际传播正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需要借助故事化内容重构策略来强化传播效果。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叙事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从中提取出普遍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共性,并将传播的核心思想与生动的故事情境相结合。选择有代表意义的人和事作为故事的载体,把人的命运变迁和事的发展历程作为叙事线索,根据目标受众所熟知的叙事逻辑来进行内容展开。

故事创作时,重视细节刻画,采用真实具体的资料及场景描述,提高了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同时,结合观众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接受习惯,将故事本地化改编并调整其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以及情节设置等,使得内容更加贴近本土观众的文化认知及审美需求,用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超越文化隔阂达到有效传播。

(三)多语种短视频矩阵构建传播新形态

在短视频风靡世界的背景下,多语种短视频矩阵建设已成为网络国际传播创新之路。对多语种短视频内容体系进行了系统规划,根据各国各地区语言特点、文化需求以及媒介使用习惯等因素,规划了覆盖时政、经济、文化、技术等多学科内容。建立一支由语言翻译、内容策划和视频制作人员组成的多语种专业队伍,以保证短视频在脚本撰写、配音、字幕翻译以及画面呈现等方面均能满足目标区域的语言规范和文化表达。

并且,选取 YouTube、TikTok、Instagram 这些有国际影响力及区域特色的短视频平台进行研究,构建多语种官方账号矩阵,并根据各个平台的用户特点及传播规律,制定差异化的发布策略及运营方案。通过定期更新、互动活动、合作推广来拓展短视频传播,发挥其碎片化传播特性与视觉化表达优势,引起国际受众的注意,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国际传播新形态。

二、融媒体背景下网络国际受众互动机制构建路径

(一)搭建多语种智能互动平台实现精准触达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时代,对国际传播精准化要求越来越突出,而建立精准触达的多语种智能互动平台,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来建设多语言内容生成和交互系统,即利用神经机器翻译算法实时翻译英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等国际主流语言,保证内容发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2]。

再者,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发了智能聊天机器人,以满足各国各地区观众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以及信息需求等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并且,利用大数据分析受众的浏览历史、搜索关键词和互动行为,建立精准的用户画像,以此为基础推送符合其兴趣偏好的信息,实现内容的精准投放。同时,将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多终端平台进行融合,组建多语种内容分发网络以突破语言壁垒,扩大国际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开发沉浸式互动内容提升国际受众参与度

在媒介技术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受众对于传播内容参与感和体验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国际观众的参与度,我们需要开发沉浸式的互动内容,并利用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 3D 建模等尖端技术。以国际热点事件,文化遗产和科技成果为内容构建沉浸式互动场景。例如利用 VR 技术使国际受众“身临其境”,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并在虚拟场景下通过交互手柄自主探索和获取信息。

同时,结合 AR 技术研发出了带有互动功能的新闻报道产品,使用者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对具体画面进行扫描,引发相关的视频,音频以及文字等信息,提高了新闻可读性和趣味性。设计互动游戏化的内容,在游戏的任务和关卡上加入国际传播信息,建立积分和排行榜等激励机制以激励受众积极参与内容的互动和共享,让受众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增强国际传播内容吸引力和传播力[3]。

(三)建立受众数据动态分析系统优化反馈机制

数据驱动传播时代受众反馈为传播策略优化提供了关键基础。建立受众数据动态分析系统的优化反馈机制需要建设一个覆盖多维度数据获取、分析和运用的系统。整合了社交媒体平台、网站后台、移动应用等多个渠道的用户行为数据,包括点击率、停留时间、评论内容、转发路径等,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观众情感倾向、兴趣焦点和需求变化进行实时分析。

再者,构建可视化的数据监测平台,将受众的反馈信息通过图表和热力图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方便传播主体对传播效果和受众动态的及时把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发布策略进行动态调整,深度挖掘受众关注较多的内容并二次传播,对于反馈不理想的内容则及时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建立受众反馈响应机制,对受众提出的问题、建议、申诉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及时答复和处置,提高受众参与感和信任感。

三、结语

在融媒体浪潮重构国际传播格局之时,内容创新和受众互动机制的建构成为增强网络国际传播功效的核心动力。以技术赋能和策略创新实现内容精准触达和情感共鸣,并借助互动机制的优化促进受众深入参与,既是顺应媒介生态变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成为超越文化差异、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传播范式,对于促进全球信息流动和文明互鉴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高晓军 . 社交媒体网络新闻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路径 [J]. 国际公关 ,2025,(05):128-130.

[2] 丁晓婷 . 融媒体视域下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路径探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01):218-220.

[3] 龚群峰 . 县级融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路径探究 [J]. 新闻战线 ,2024,(1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