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域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索
吴雪贤
诏安县西潭小学 福建 漳州363500
幼小衔接在儿童成长过程里,是极为关键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儿童从主要以游戏为内容的幼儿园转变到以学习为核心任务的小学阶段。在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教学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它不只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之门不可或缺的钥匙,更是培养读写能力、促使思维发展的基础。但是,当下幼小识字教学的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深度探寻在幼小衔接这一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所呈现的实际情况、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且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与优化策略,对于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推动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与进步,具备极为关键的现实价值。
一、幼小衔接视域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衔接断层,教学目标错位
幼儿园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儿童对识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汉字的感知能力,此阶段的教学着重在生活场景以及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给儿童传递汉字知识,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且形式灵活,但是并不着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与之不同的是,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承担着为学生搭建稳固读写根基的重要使命,它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众多汉字的读写与使用方法,并且初步具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1]。然而,这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缺乏紧密地衔接,幼儿园的识字教学没有给一年级的学习提供足够的准备,没能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起系统的识字理念。与此同时,一年级的教学也没有充分考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直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此一来,造成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的情况,学生在实现从较为轻松的启蒙阶段过渡至严谨规范的学习阶段时,难以迅速适应学习节奏。
(二)方法延续不足,学习习惯断层
在幼儿园开展识字教学工作时,常常运用直观形象性、趣味互动性的方式,如借助儿歌、故事、图片等,通过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且愉悦的氛围,以此激发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玩乐。进入一年级之后,教学方面虽然同样重视方法的多样化,然而由于受到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充分地将幼儿园那充满趣味的教学模式继续延续下去。与此同时,在幼儿园阶段,学习习惯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与自由,着重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而一年级则有着严格且明确的规范要求,不管是课堂纪律方面、坐姿的标准、书写的姿势,还是作业完成的情况,都制定了清晰的标准。教学方法与学习习惯之间存在的脱节情况让学生在适应阶段遭遇诸多困难,极有可能产生畏惧困难的情绪,进而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效率造成不良影响,这对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
二、幼小衔接视域下一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梯度失衡,内容衔接生硬
幼儿园的识字教材和一年级的识字教材在内容编排方面缺少合理的梯度设置,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着重于让儿童认识简单的汉字以及常用的词汇,主要是把培养儿童对识字的兴趣以及让他们有初步的感知当作目标,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琐碎。而一年级的教材加大了难度,增多了数量,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还会涉及汉字的结构、笔画以及笔顺等相关知识,并且没有充分考量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在内容的衔接方面,缺少过渡和衔接的部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如同出现了“断层”[2]。学生在既有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识字能力存在困难,只能以被动的方式接纳新知识,这使得学习的负担有所增加,学习的效果有所降低,更有甚者或许会让学生对识字学习萌生抵触的情绪。
(二)评价标准单一,过程关注缺失
在当下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评价工作,主要把考试成绩当作核心标准,这种评价侧重于考量学生书写汉字的精准度、认读汉字的准确程度以及对词汇量的掌握情况,借助量化的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于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个性差异,难以全方位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思维的发展等层面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及时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未能给予相应的指导。单一的评价标准以及对过程关注的缺失,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产生不利影响,难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进而对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三、幼小衔接视域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梯度内容,强化教材衔接
按照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园与小学识字教学的真实情况,精心编排教材的内容。从幼儿园至一年级,循序渐进地增添汉字的数量,提升汉字的难度。在一年级的教材当中,灵活地融入对幼儿园时期已学汉字展开拓展与深化的内容,构建出合理的难度梯度。与此同时,着重关注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把生活实际情况与儿童的兴趣点相结合,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汉字学习,强化教材之间的衔接作用,让学生得以顺利地过渡到一年级的识字学习阶段,一步一步地提高识字能力,为后续的学习筑牢坚实的基础[3]。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幼儿园阶段学过的简易象形文字,例如“日”“月”等,借助形象鲜活的图片呈现它们的演变过程,以此唤醒学生对于这些文字的记忆。紧接着引入“天”“地”“人”这三个崭新的汉字,教师可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展示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人类生活在中间的画面,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其中的意境。之后,教师组织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彩色的彩泥塑造出和这三个字有关联的场景,如捏出一个太阳来象征“天”,捏出一片土地代表“地”等。在趣味性的互动过程当中,学生不但可以较为轻松地认知新的汉字,而且还可以把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内容与一年级的知识实现自然的衔接,进而激发起对于识字的浓厚兴趣。
(二)融合游戏化教学,延续学习兴趣
把游戏化的元素融入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当中,延续在幼儿园教学里所采用的充满趣味的模式,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识字游戏,如汉字拼图游戏、汉字猜谜活动、汉字角色扮演项目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所学到的汉字知识,进而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在动画的画面当中,闪耀的金色光芒、繁盛的树木、缓缓流淌的流水、炽热的熊熊火焰与辽阔无垠的土地,按照顺序逐一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这五个汉字所蕴含的意义。随后,可以开展一场名为“汉字大冒险”的趣味游戏,把写有“金木水火土”字样的卡片,藏匿于教室的各个角落,然后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探寻,当学生找到卡片之后需要大声地将卡片上的字读出来,并且还要为这个字组出合适的词语。随后开展“汉字变身”的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借助彩泥将这五个汉字塑造出来,发挥创意装饰。在欢乐的游戏中,学生轻松巩固了汉字知识,学习兴趣愈发浓厚。
(三)完善评价体系,关注习惯养成
构建具有多元特性的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提升过程性评价在整体评价中所占的比例,迅速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激励学生持续取得进步。如借助课堂观察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进行记录,依靠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和学生开展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以及自己的需求 [4]。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持久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筑牢根基。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安排“习惯小标兵”的观察活动,留意学生的坐姿是否端正,发现有同学挺直腰板专注地听讲便立刻予以表扬,并且做好记录。针对书写方面,在学生书写“口耳目”这些字的时候,查看其笔画的先后顺序以及书写的标准规范,对于书写得整齐美观、笔画无误的同学,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上小星星当作奖励。课后,借助作业了解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情况,为认真地开展预习和复习的同学加分。每周针对各项表现的得分展开统计工作,从中评选出“识字习惯之星”这一称号,并为获得该称号的学生颁发小奖状。通过这样的措施,促使学生对习惯的养成持有重视的态度,进而在评价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之下持续取得进步。
结语
幼小衔接视角之下的一年级识字教学是一项既繁杂又关键的系统性工程,这和儿童的学习基础以及未来的成长情况密切相关,当前教学存在的课程衔接存在的课程、方法衔接断层,教材、评价问题等,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识字学习所取得的效果与兴趣。通过构建梯度教材内容、融合游戏化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优化策略,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幼小识字教学的无缝衔接。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洞察幼小衔接具备的重要意义,持续开展对创新教学方法的探寻,强化幼儿园和小学彼此间的沟通与协同合作,为学生营造出适宜且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儿童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幼琴 . 幼小衔接视角下识字教学课堂重构 [J].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10).4—8
[2] 杨 慧 莉 . 基 于 学 情, 让“ 幼 小” 识 字 精 准 衔 接 [J]. 小 学 语文 .2021,(7).54- 58.
[3] 蒲彩红 .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D].四川师范大学 ,2022.DOI:10.27347/d.cnki.gssdu.2022.000669.
[4] 何 馨 . 幼 小 衔 接 视 角 下 一 年 级 识 字 教 学 现 状 研 究 [D].沈 阳 师 范 大 学 ,2021.DOI:10.27328/d.cnki.gshsc.2021.000921.“ 课题项目” :本论文系 2025 年度漳州市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第二期课题《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的阶段成果 [ 立项批准号 :Z JKT Y X X J202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