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思考
袁铖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1 章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 大学生网络载体使用多元化,但主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发挥效用不大
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但很多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选择从自媒体平台获取。主流和官方网络媒体在大学的使用频率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尽管花费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大精力,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不是大学生收发消息、关注时事热点、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形式,其吸引力有待加强。
1.2 大学生网络参与总体积极向上,但部分大学生缺少意识形态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网络大众化和媒体普及化,使得社会各种思想更加开放、多元、易传播,大学生网络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再加上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思维活跃 , 尤其对国内外各种时事、网络热点问题关注度较高,而网络平台便捷和匿名的特点,为大学生表达自己想法提供了便利。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上网时能够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但在网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易被境内外反对势力煽动,盲目听从某些博主错误的言论,从而导致“网暴”现象的产生。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缺少一定的价值观引导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 , 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空间法治意识与意识形态敏感度。
1.3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但尚未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与发展,使网络深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网络技术和载体建设迅猛发展,意味着社会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网络载体的形式、功能更加多样,这都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媒介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尚未与信息技术实现资源深度融合。首先,由于了解这两方面资源的人才较少,就出现了“懂技术的人不懂思想政治教育,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不懂技术”的现象。其次,当前高校都普遍建立了门户网站、专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这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式,但却局限于把相关国家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平台上很浅显地呈现出来,只是把平台当做了一个发布信息的工具,而没有了解到学生真正喜欢看什么,未能针对学生的喜好做出相应的内容,这样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缺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最后会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浪费网络资源,进一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2 章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
2.1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积极影响
2.1.1 丰富信息传播方式,打开新的交互空间
如今网络短视频不仅可以观看,还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途径。网络短视频平台使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并经由平台中好友关注、分享视频等多种功能来实现社交互动、促进优质内容广泛传播,将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并且平台根据用户大数据推算,可以使大学生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进行高频次的互动,这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交互空间,打破物理空间和地理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1.2 提供和丰富的素材,能够引起大学生共鸣
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网络短视频内容也愈加丰富多彩,合理运用好素材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非常优质的抓手。网络短视频内容主要包含红色主题类、影视娱乐类、科技教育类、搞笑类、萌宠类、美食手工制作类、生活分享类、技术流等类别。其中正能量红色主题类网络短视频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日常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点赞量高的视频都传达着“正能量”,这说明积极向上的网络短视频极易引发受众共鸣,高校学生和其他受众群体也乐于共享此类视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支持。
2.2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消极影响
2.2.1 网络短视频创作的无序化带来信息的复杂化
首先,网络短视频创作和加工门槛低,只要持有可拍摄视频的移动终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视频的创作者和加工者;其次,由于互联网具有隐匿性的特征,网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管束和规则意识,在创作短视频时易受商业利益诱惑从而漠视社会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
2.2.2 网络短视频过度娱乐化增大了思想引领的难度
网络短视频,重点在“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大学生看信息也逐渐碎片化,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就成为了视频发布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少数网络短视频创作者不惜以浅薄空洞的内容和粗鄙搞怪的方式一味迎合受众。在“娱乐至上”的价值引导下,一些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变得界限不明。大学生虽然已经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逻辑能力,但是因为一直在校园的象牙塔里,社会生活经验较少,信息甄别能力较差,很容易被短视频中传达的价值观误导,丧失思想道德信念。
第3 章 提升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路径
3.1 加大学生网络素养培养力度
首先,高校应根据实情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渠道,加强学生网络素养培养力度,通过专业讲座和选修课等方式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力求在短时间内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效果。其次,高校在设计选修课时,可以先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其他高校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资料,从中学习先进的培养经验,完善本校选修课程体系,并按照学习内容难度制定不同学分,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主安排选修课程学习时间,力求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碎片化信息形成充分认识,提高大学生的碎片化信息筛选能力,进一步提高知识资源检索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提升网络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从而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2 利用好网络短视频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向好
第一,积极挖掘生活中鲜活的素材,传递正能量。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多采用体现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正能量的素材来制作网络短视频。第二,深化短视频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鉴别力。网络上的短视频往往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着各种思想,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思想。在面对这些传达错误思想的视频时,大学生由于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往往会轻信短视频制作者所传达的价值观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引导网络短视频平台加大对正能量视频的推广宣传,使大学生在刷视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自己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第三,青年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跟随网络短视频的更新速度,顺势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素材。
参考文献
[1] 莫伶 , 徐成芳 .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 [J].社会科学家 ,2023(05):149-154.
[2] 王滢 . 接受理论视野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20):71-74.
[3] 盛香芬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和对策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44(S1):71-73.
[4] 杨国辉 .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1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