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教学策略下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作者

谭亚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213161

引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的融入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而本研究提出的多元教学策略,像讲解书法渊源让学生了解美,引导临摹助其观察美,联系生活使其感受美,能有效弥补现存不足。这些策略能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提升其书法技能与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融合,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对多元教学策略下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一、多元教学策略下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入多元教学策略并融入书法内容,能丰富美术课程的文化维度与实践层次。书法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凭借特有的笔法,结构以及布局彰显出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多角度教学办法的有机融合,有益于小学生直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促使他们产生文化认同感并树立起审美自信心,从而为他们的全面成长给予有力的支撑。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为准绳,书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力以及审美鉴赏水平。在多种教学形式下,通过引领学生细致观察书法作品的笔法特点,既可加强其手部精细动作把控能力与空间认识能力,又可凭借比较分析各种书体风格并深入探究作品艺术特点的过程,进而促使美术核心素养各项要素得以协调发展[1]。

二、多元教学策略下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存在的问

(一)教学资源适配性与学生认知特点存在差距

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中,书法教学资源在内容难度、呈现形式上与学生认知特点匹配度不足。多数书法教材或教具仍以成人化的书法理论、复杂的字体结构讲解为主,未充分考虑小学生具象思维占优、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认知规律。例如,部分教学资源直接选用古代碑帖作为临摹范本,未对笔画顺序、字形结构进行简化拆解;缺乏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设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书法知识,学习兴趣受阻。

(二)教学评价体系与多元育人目标脱节

多元教学策略下,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育人目标涵盖技能提升、审美培养、文化认同等多个维度,但现有教学评价体系未能与之适配。评价内容上,仍以学生书法作品的笔画工整度、字形相似度为核心指标,忽视对学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等素养的评估;评价方式上,多采用教师单一评分的终结性评价,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及过程性记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的思考过程与进步轨迹[2]。

三、多元教学策略下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开发适配性教学资源,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小学美术教育中,书法教学资源的适配性开发成为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途径,此过程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兴趣偏好及个体差异,冲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形成涵盖多种形式并含有丰富内容的综合资源体系。将抽象的书法知识同具体的生活场景相融合或者采用趣味化的教学设计,既可减轻学习难度,又可激发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魔幻的颜色”教学中,课程利用动画技术表现墨色和国画颜料在生宣纸上的动态变化过程,调整藤黄和花青的比例,形成从浅灰到青灰、黄灰的渐变序列,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书法色彩的层次变化,打破传统书法只有黑白的印象。交互环节设计了涂色功能的书法模板,内置简化版楷书笔画轮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调配彩色墨汁填满笔画,加深对笔画结构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可以开发多个层级的资源包,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带有笔顺提示的彩色描红卡片;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提供空白宣纸和色彩搭配指南,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创意性的彩色书法作品,以达到差异化教学目标。

(二)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呼应多元育人目标

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构建起多维度评价体系是达成小学美术课堂书法教育综合性的育人目标。传统的以“书写质量”为主导的单一评价方法很难全方位体现出学生书法学习进程中的综合发展水平,多维评价体系应当冲破既有限制,从知识积累、技能提升、情感体验以及创新思维等多个角度出发去衡量,并且考虑到个体差异特点,融合多元评价主体,将评价功能从单纯的分数评定转变为激发学习动力、助力全面发展的关键。

例如:在“趣味文字”教学中,建立包含“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反馈”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时引导学生从“主题表达”“色彩运用”“创作投入”方面展开深度思考,重点考察作品是否准确传达出主要思想、配色是否符合情感需求以及创作期间是否全神贯注;同伴互评阶段采用标准化评分表,促使学生就“构思独特点”“结构合理性”“整体协调性”展开量化评分,并给出具体改进意见。教师评语突出发展性反馈理念,既看重高水平作品的革新价值,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微小进步予以肯定,从文化内涵解读和审美表达角度展开分析,力求形成包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以及创新思维发展的评价体系 [3]。

结语

总之,本文围绕多元教学策略下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应用展开探讨,明确了该教学模式对丰富课程维度、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学资源适配性不足、评价体系与育人目标脱节等现实问题,并提出资源开发、多维评价构建等针对性策略。这些策略的落地实施,能有效打破传统书法教学局限,让学生在多元体验中感受书法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李家雄.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与书法学科融合[J]. 文理导航( 下旬 ),2025,(06):22-24.

[2] 倪晓敏 . 新课改下小学美术中书法教学策略研究 [J]. 青少年书法 ,2024,(07):52-54.

[3] 葛 瑞 . 小 学 美 术 课 书 法 教 学 德 育 探 究 [J]. 吉 林 教育 ,2023,(2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