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

作者

王莉

西藏日报社 拉萨市 850000

引言:

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职责。其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稳定与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对于坚守主流舆论阵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复杂舆论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性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在多元文化交织、各种思潮碰撞的当下,主流媒体通过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能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可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凝聚社会思想共识,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防止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混乱与动摇。

(二)应对复杂舆论环境的现实需要

当前,舆论环境呈现出信息来源多元、传播速度快、舆论热点频发、情绪化表达突出等特点,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主流媒体凭借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澄清网络谣言、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热点事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能使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有效化解舆论危机,防止不实信息扩散引发社会恐慌,将公众情绪引导至理性轨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主流媒体是传播中华文化、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其国际传播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其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可使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就、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负责任形象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同。在国际舆论舞台上,主流媒体能有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打破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和偏见性报道,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与信任。

二、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面临的挑战

(一)传播方式与受众需求的不匹配

部分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仍较为传统,以单向灌输、自上而下的传播为主,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交流,难以满足受众个性化、参与式、体验式的信息需求。在内容呈现上,过于强调严肃性和政策性,表达方式生硬刻板,缺乏贴近性和感染力,与新媒体平台上生动活泼、接地气、碎片化的传播风格形成鲜明反差。这种不匹配导致年轻受众群体大量流失,主流媒体的内容难以触达目标群体,影响舆论引导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

(二)新媒体平台的冲击与竞争压力

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推荐等优势,迅速抢占舆论场,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大量自媒体、商业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不惜发布低俗内容、虚假信息、标题党文章,吸引公众注意力,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造成冲击。主流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布局和运营相对滞后,对新媒体传播规律把握不足,内容生产与平台特性的适配性不强,传播力、影响力未能充分发挥,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话语权被稀释的风险。

(三)舆论引导能力与舆论复杂性的差距

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态势,部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升。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存在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不透明等问题,错失舆论引导的 “黄金 4 小时”,导致负面舆论发酵蔓延;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能力不足,缺乏对舆论发展趋势、公众诉求、情绪变化的精准把握,导致引导措施针对性不强,甚至出现 “次生舆情”;在与公众沟通时,缺乏有效的话语转换能力,未能用公众易于接受的语言解释政策、回应关切,存在 “自说自话” 现象,难以引发情感共鸣,影响引导效果。

三、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的策略

(一)创新内容生产与表达方式

内容是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的核心竞争力。应聚焦时代主题,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社会热点、群众关切等精准设置议题,生产具有思想性、指导性、贴近性的优质内容,如深入解读政策内涵、挖掘时代典型人物、剖析社会现象本质等。创新表达方式,将严肃的政治话语、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运用短视频、动漫、H5、直播、互动游戏等新媒体形态,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注重挖掘内容的情感价值,通过讲述真实故事、展现人文关怀,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使主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二)拓展传播渠道与深化媒体融合

主流媒体需积极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自有新媒体平台建设,如官方网站、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等,优化平台功能和用户体验,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吸引用户关注和留存。与商业新媒体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算法推荐优势扩大传播范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内容在不同渠道的差异化传播,针对不同平台的受众特点和传播规律调整内容形态和发布节奏,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主流声音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实现 “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

(三)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与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的舆论引导机制是提升引导效果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与研判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分析舆情动态、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为舆论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构建快速响应机制,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公众关切,持续跟进事态进展并更新信息,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既懂新闻业务又熟悉新媒体技术、具备较强政治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提升采编人员的政策把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话语转换能力,确保舆论引导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与塑造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背景下,主流媒体需主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在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打造多语种、多平台的国际传播矩阵,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受众特点,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形式,实现精准传播。加强与国际媒体、智库、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助其渠道和影响力扩大中国声音的传播范围。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用国际化视野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发展成就与人类共同价值相结合,增强国际受众的认同感和共鸣感,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框架,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结束语:

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传播环境的深刻变化和诸多挑战,主流媒体需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创新内容生产、拓展传播渠道、完善引导机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等策略,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只有坚守初心使命、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复杂的舆论场中站稳脚跟,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德芳. 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J]. 西部广播电视 , 2024, (24): 60+64 .

[2] 王祖凌. 主流媒体如何增强舆论引导性和影响力[J]. 中国传媒科技 , 2024, (02): 52.

[3] 武来银 . 加强舆论引导能力 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 [J]. 党的建设 , 2018, (07):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