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人称名词后缀“- 자”与汉语指人类后缀“者”的比较分析
李慧捷
天津外国语大学 300011
引言
在 15 世纪韩文创制之前,韩国长期使用汉字进行记录,因此汉字词在韩语的语言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流入韩国的汉字词与汉语中通用的汉字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为中国的韩语学习者和韩国的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语言终究要反映社会现象,流入韩国的汉字随着韩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其意义和用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现在韩语汉字词和汉字有很多是通用的,也有很多是异质化的。
韩语中,指人的汉字词所占比重大,其中“-자”作为能产性强的人称名词后缀,派生出的“-자”系列人称词在韩语指人的汉字词中也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本文选定韩语“- 자”与汉语指人类后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汉字“者”传入朝鲜半岛变为汉字词后,产生了何种变化,以及现在作为后缀、类后缀范围内的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1. 汉韩语对词缀的界定
1.1 汉韩语学界对词缀的界定
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汉语中“词缀”的概念来源于西方语言学,但是与西方语言中的“词缀”有所不同,汉语是孤立语,缺少西方语言中常见的曲折变化。追溯汉语“词缀”的源头,可在《马氏文通》中找到一些痕迹,书中借鉴了西方语言学中的“前加”“后附”这样的术语。虽然目前汉语对词缀的界定和认识还比较模糊,但从“前加”“后附”到“语缀”概念的出现,再到“词根”“词缀”和“类词缀”等分类定义明确的概念出现,现代汉语中对“词缀”这一专业术语的界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体现出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之处。
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们既不同于典型的词缀,也不完全具备词根的特性,更像是词缀却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实语素意义。学者们将这一类成分称为“类词缀”。这一概念最早由吕叔湘(2005)[ 吕叔湘:“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很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和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成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 提出,当时称其为“类语缀”。“类词缀”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一种折中的方式,避免了将词根与词缀截然对立的局限性。“类词缀”通常被视为一种“词汇意义部分虚化但未完全虚化”的构词成分。例如,在流行语中,一些指人语素在类词缀化过程中,其词汇意义会经历一定程度的虚化。然而,当这些语素未作为类词缀化的指人语素使用时,仍保持自由的成词语素特性,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并广泛保留其原有意义和构词功能。
此外,随着学者们对词缀研究的深入,词缀与类词缀的概念区分逐渐明晰。关于类词缀的特性,在类词缀的性质特点上学界逐渐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方面,类词缀在语义上经历了一定的虚化,但尚未完全虚化,仍保留部分词汇意义;另一方面,类词缀具有黏着性,必须附着于实词的前后才能发挥作用。
在对韩语的研究中,词缀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但不同学者之间对于词缀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
1.2 本文的界定标准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汉语的词缀大体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
(1)词缀的位置是固定的,必须黏附在词根,二者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前缀只能位于词根前,后缀则只能位于词根后。(2)词缀的意义是虚化的。词缀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已经完全虚化,与词根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不会给词语添加新的意义,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语法作用。
(3)词缀具有类化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缀能够确定整个词的词性,既可以保持词根的原有词性,也可以改变词根所反映的词性。比如“石子”的词根“石”本身就是名词,加上词缀“子”之后词性不变,依旧是名词;“傻子”的词根“傻”本来是形容词,加上词缀“子”后词性变为名词。第二,词缀在构成新词时,具有类义功能,可以使新词具有某类词语的意义。比如后缀“家”可以表示整个词是名词,并表示经营某种行业的人或是具有某种身份的人。
(4)词缀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弱化。汉语中大多数词缀的读音都有所弱化。虽然语音弱化不是词缀的基本性质,但语音弱化性是在界定词缀时的重要参考条件。
(5)词缀具有能产性。由于词缀具有类义功能,很多派生词可以根据组合成词的规律类推出来,随着社会发展,许多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根与词缀结合后派生出大量的新词。相比于词缀,类词缀也有类化功能,能产性强,但位置并非完全固定,且没有完全虚化,还具有一定词汇意义,语音上也往往不读轻声。
到目前为止由于各语言专家学者对韩语汉字词后缀的判定标准各自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在众多学者的观点中选取了정민영 (1994) 的观点来进行分析。정민영 (1994) 系统地提出了设定汉字词后缀的标准:第一,汉字词派生后缀必须具备创造新词的能力;第二,汉字词派生后缀应丧失其原有汉字语素的核心意义;第三,汉字词派生后缀需要具有一定的生产性。此外,汉字词派生后缀是一种单音节的依附形式,不能是单独的单音节词汇,并且其长度不能超过两个音节。由于单音节的汉字语素能够保留其原有意义,因此可以用作后缀。以정민영 (1994) 的观点为基础,结合其他学者对韩语词缀的概括,本文对韩语的词缀大体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1)词缀具有依存性和黏附性。词缀不能单独使用,需要黏附在具有自立性的词根上。
(2)汉字词词缀都是单音节的。
(3)词缀意义虚化,对于汉字词词缀来说,汉字形态素的中心意义会减弱甚至失去汉字的源义。
(4)词缀有一定的类化功能,可以保持原词的词性也可以改变单词的词性。
(5)词缀具有能产性。词缀有一定的类化功能,用词缀造新词时派生能力强
通过之前总结的表格,并结合本文对汉韩词缀的特征分析,本文将现代汉语中的“者”认定为指人类后缀,将韩语的“- 자”认定为人称名词后缀。汉语“者”属于类词缀,吕叔湘(1979)、陈光磊 (1994)、张斌 (2005) 等,认为它可以做类词缀。韩语人称名词后缀“- 자”属于词缀,최현배(1971)、김용한(1996) 认同它是个词缀。从词典上看,《国语大词典》(1995)、《标准国语大词典》(1999)、《国语词典》(2005) 等认可它是个韩语词缀。
2. 韩语人称名词后缀“- 자”与汉语指人类后缀“者”
2.1 韩语人称后缀“-
2.1.1 后缀意义
《国语词典》(2005) 对后缀“- 자”的解释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第二,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第三,表示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或某种人。目前,它附加在部分名词词根后,可以表示从事某事或精通某方面的知识,专门从事某事的人,比如“과학자( 科学者),노동자( 劳动者 )”。也可以表示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比如“강자( 强者)”。
2.1.2 构词特点
韩语人称名词后缀“- 자”只能与名词词根结合,但前置词根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前置词根是一般的名词:
①表示具有某种特征或身份的人,这类词有:가입자(加入者)、감염자(感染者)、고령자(高龄者)、독신자( 独身者)、면세자( 免稅者)、미검자( 未检者)、범죄자( 犯罪者)。②表示指从事某种具体的事情的人 , 这类词有:교육자 ( 教育者 )、기획자 ( 企划者 )、독자( 独奏者)、의학자( 医学者 )、전매자( 转卖者)、조사자( 调查者
(2)前置词根是附加后缀可以构成新词的汉字词词根:韩语汉字词派生能力很强,所以很易构成新词。以汉字词词根为主,可以跟韩语后缀结合组成新词。可以分成:
①可以与后缀“- 답다”结合的前置词根;
②可以与后缀“- 하다”结合的前置词根,这类词根有창업 ( 创业 )、취업 ( 就业 )、체류( 滞留)、가입( 加入)、감염( 感染)、관련( 关联)、교육( 教育)、독주( 独奏)、면세( 免稅);
③可以与后缀“- 되다”结合的前置词根,这类词根有가입 ( 加入 )、감염 ( 感染 )、관련( 关联)、교육( 教育)、소유( 所有)、신고( 申告)、전매( 转卖)、조사( 调査)、중독( 中毒)。
2.1.3 感情色彩
韩语人称名词后缀“- 자”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从派生出的词语就可以看出。比如“현자 ( 贤者 )”、“인자 ( 仁者 )”“강자 ( 强者 )”等表示褒义;“고령자( 高龄者)”、“노동자( 劳动者)”等表示中性感情色彩;“범죄자( 犯罪者)”“비겁자( 卑怯者)”等则表示贬义。
2.1.4 能产性
韩语词汇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混合词 4 种。虽然韩语的人称名词后缀“- 자”与汉字词结合的情况较多,但与固有词、混合词相结合的情况也有,比如“앞선자 ( 领先者 )”、“똑똑자 ( 聪明人 )”、“햇볕론자 ( 阳光论者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新词语产生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增快。韩语人称词后缀也是有的词后缀的能产性很强。例如,“가( 家)、객( 客)、공( 工)、광( 狂)、사( 士)、파( 派)、인( 人)、사( 师)、수( 手)、원( 员)、자( 者)、족( 族)”等的词后缀能产性较强。
2.2 汉语指人类后缀“者”
2.2.1 后缀意义
“者”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用法,而现代汉语中“者”作为类后缀的用法主要表示以下意思:第一,表示有某种属性或做某种动作的人,比如“学者”、“读者”;第二,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比如“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
2.2.2 构词特点
“者”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根相结合,前置词根排列多种多样。
(1)“者”表示具有某种性质和特征的人时:
①名词+“者”,这类词有:第三者、行为者;
②动词+“者”,这类词有:学者、目击者、生还者、受害者、提供者、投
③名词/ 动词 + “者”,这类词有:爱好者、革命者、领导者、胜利者、抗议者、失败者
④名词/ 形容词 + “者”,这类词有:长者、老者
⑤动词/ 形容词 + “者”,这类词有:当事者。
(2)“者”表示以某个思想和价值为主的人时:
①名词+“者”,这类词有:无产者、** 主义者。
(3)做某种动作或行为的人:
①名词+“者”,这类词有:手工业者
②动词+“者”,这类词有:读者、爱国者、独裁者、犯罪者、消费者、运营者;
③名词/ 动词+“者”,这类词有:记者、作者、劳动者、工作者、统治者、志愿者。
2.2.3 感情色彩
汉语指人类后缀“者”也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褒义、贬义、中性的词都能构成。比如“先行者”“胜利者”等表示褒义;“消费者”“作者”等表示中性感情色彩;“犯罪者”“剽窃者”等则表示贬义。
2.2.4 能产性
现代汉语中,以基本词汇为语素创造的新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受地域文化和行业阶层的影响较小,因此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在社会中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作为基本词汇语素的类词缀,其语义虚化增强了构词的类推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汉语派生词的能产性。
3. 韩语人称名词后缀“- 자”与汉语指人类后缀“者”的异同点
3.1 共同点
从含义上来看,“者”和“- 자”主要都指某一类人,都表示具有某种特殊或身份、从事某项工作、以某个思想价值为主、以掌握某种专门知识为研究的人。
从形态上来看,“者”和“- 자”均可以与名词词根相结合,派生为名词性派生词,即此时词根的词性不发生改变。“者”和“- 자”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只能放在词根后面。另外,从音节数量上看,如今“者”的三音节化或多音节化较强,即三音节或多音节的派生词数量逐渐增加。同样地,韩语人称名词后缀“- 자”的三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从感情色彩上来看,两者都是中性色彩。
从能产性上来看,由于两者的意义仍处于进一步虚化的过程中,因此派生新词的能力都较强。3.2 不同点
“者”比“- 자”多一层“表示信奉某种主义的人”的含义。另外,当汉语中想表示专业性较高或在某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情况时,用“家”会更贴切,比如“哲学家”“科学家”,对应韩语是“철학자”、“과학자”,可见,面对专业性较高或在某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情况时,韩语依然用“- 자”。在韩语中,由于“- 자”与“- 인( 人)”都表示某类人并且感情色彩为中性,存在两者频繁混用的现象,如“사망자( 死亡者)”与“사망인( 死亡人)”,“감시자( 监视者)”与“감시인 ( 监视人 )”,“광고자 ( 广告者 )”与“광고인 ( 广告人 )”,汉语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现象。
汉韩语之间具有不同系统的语言特征,因此汉韩语词缀跟词根结构上存在不同。例如 ,当汉语附加在词根后面所构成派生新词的时候 , 具有语法功能。即汉语中的指人后缀和类后缀可以与动词性、名词性和形容词性语素结合,从而派生出名词性派生词。与“- 자”只能与名词词根结合不同,“者”还能够与动词词根、形容词词根结合,其结合范围更为广泛。当“者”与非名词性词根结合时,其主要功能在于改变词根的语法作用,即改变词根的词性。
4. 结论
汉字“者”在传入韩语中变为韩语的汉字词时,意义发生了变化。“者”在汉语中可以做助词、代词、形容词、名词等,意义众多,然而随着语言的演变,“者”在汉语中的意义范围也逐渐缩小,如今通常作为指代一类人的类后缀出现,语义泛化,构词能力强。韩语中的汉字词“- 자( 者)”应该也是取了“者”的含义中“指代一类人”的语义,结合自身的语言特点进行构词。韩语作为黏着语,词根加词缀的派生构词法很发达,“- 자 ( 者 )”作为能产性强的词缀,能与韩语中许多指代人的词根组合成词。尽管“者”是从汉语传到韩语的,但韩语中也产生了新的意义倾向。面对专业性较高或在某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情况时,韩语会用“- 자”。然而汉语中想表示专业性较高或在某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情况时,用“家”会更贴切,比如“哲学家”“科学家”,对应韩语是“철학자”“과학자”。可见这是韩语汉字词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含义。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