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探究
熊晓钰
韶山学校 4113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读后续写作为高考英语写作改革的重要体现,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多维能力的综合考查。其题型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基础上续写情节,这不仅对语言能力提出挑战,也考验学生的信息提取、逻辑构建和文化理解能力。然而,现实课堂中,读后续写教学仍存在目标模糊、训练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本文从理论基础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符合高中生学习特征的教学路径,以提升教学效果,落实素养导向。
一、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一)“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教、学、评”一体化是实现教学与评价良性互动的关键策略,强调教学设计应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评价反馈同步整合,使评价既服务于教学,又促进学生发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模仿—评分结束”方式,忽视了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反馈,使写作成为孤立训练。“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嵌入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构建动态、循环、系统的教学过程。
(二)读后续写教学的素养价值与实践紧迫性
读后续写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运用,更是核心素养的实践场域。学生需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设想情节发展,并进行语言组织与表达,整合其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在高考中,该题型权重不断提升,但不少教师仍停留在以范文示例和语法纠错为主的教学方式上,缺乏情境任务引导和策略训练。同时,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思维发展受限。因此,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二、当前读后续写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碎片化,任务导向不明晰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读后续写等同于简单的“写一写”,忽视其背后的读写融合逻辑与语言生成路径。教学内容过于侧重语言知识灌输,缺乏基于篇章语境的任务设定,使学生无法明确续写目的与结构思路。更有甚者,将读后续写与一般作文混为一谈,未能充分体现其对文本理解的依赖性与续写合理性的标准。
(二)学生思维参与不足,写作训练缺少引导
学生在读后续写过程中往往存在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单一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写作前期的输入引导和写作中期的构思支持。很多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直接写”,忽略了对原文细节、人物动机和主题内涵的深度挖掘。同时,学生对写作策略掌握不全,如如何设定情节、如何维持语体一致、如何保持逻辑连贯等,缺乏有效指导。
(三)评价方式形式化,反馈机制不完整
当前评价方式大多依赖教师评分,且注重语言错误和格式规范,忽视了内容创意、逻辑连贯与文化意识等维度的引导与鼓励。学生对反馈内容的理解停留在“对错”的层面,缺乏过程性自我反思与再创作机会。同伴互评、自主评估等形式应用较少,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未充分发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教、学、评”一体化下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基于任务设计的“教”策略优化
教学应以真实任务为核心,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写作情境。如通过阅读一则短篇小说后,设置“假如你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下一步会怎么做?”等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并续写。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原文情节结构、人物动机与情感转变的分析,帮助学生明确续写逻辑。同时,结合写作模板、句式框架等方式,降低写作难度,提供可借鉴的表达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阶段构思、列提纲、词汇积累等,逐步建构写作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过程重构
在学习环节,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思维参与感。可以采用“阅读—理解—结构梳理—续写构思”的教学流程,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法标注故事转折点、人物心理变化等关键信息。组织小组合作开展续写设想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写作过程中,鼓励草稿写作与修改过程的记录,引导学生自我监控写作策略。同时引入思维导图、语块积累表、语篇结构模板等工具,帮助学生实现“能写、写好、有话写”。
(三)基于形成性理念的“评”机制构建
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兼顾形成性与终结性功能。首先,在写作前期设置预期目标,如语言准确性、内容合理性、结构完整性等,引导学生自我监控。其次,在写作中引入同伴互评机制,让学生根据明确的评价维度,如人物刻画是否真实、情节是否连贯等,对他人作品给予建议和鼓励,激发写作责任感。教师评价应注重个性化反馈,避免仅批改语言错误,而应对内容创意、思路合理性和语言多样性给予正向引导。最后,设置“评价—修改—再评”闭环,使学生在不断反馈与修正中进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评促学。
总结: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引领下,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目标分离、过程脱节、评价滞后的弊端,构建任务驱动、过程参与、多元评价的闭环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应从设计真实任务、引导有效学习、提供持续反馈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思维品质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未来,应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不断优化路径,以实现英语教学真正的素养导向转型。
参考文献
[1] 杨清霞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 2025, (04): 160-163.
[2] 石丽华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英语教师 , 2025, 25 (05): 61-64.
[3] 李玉芳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探究 [J]. 文教资料 , 2025, (05): 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