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的有效方法探究实践

作者

戴礼顺

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山小学 516083

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价值观、通过智育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高、通过体育增强学生体质、通过美育帮助学生陶冶情操、通过劳育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为促进素质教育目标高效实现,要求构建大教育观,整合语数外显性课程、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并采用课堂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探究等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的意义

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一,通过特色篮球项目和多样化篮球活动的开展,面向师生提供多样化的课余选择,在丰富其生活和缓解压力的同时,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第二,校园特色篮球文化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在有关活动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协调性、反应速度等身体素质,抗压能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竞争向上意识、敢于挑战和勇于面对挫折等意志品质等得以全面提升,促进育人目标更好实现。第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1]。

二、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的困境

素质教育理念和“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更加重视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的建设和资源的挖掘利用,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其中,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是重要举措,但具体落实仍面临困境和问题。例如,部分教师篮球技能和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特色化教学需求;部分学校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篮球场馆、器材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障,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部分学校对校园特色篮球文化建设缺乏全面认知,对其目标把握不清,导致有关活动的开展难以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有关活动难以系统性开展[2];部分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且课程教学中存在“ 重技能,轻体验” 的情况,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不相符,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的有效方法

(一)准确把握目标

在素质教育和“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要充分认识到构建校园特色篮球文化的重要意义,教师还需要准确把握多元化目标要求,此基础上对内容设置、活动开展、教学方式选用等优化设计。一般而言,围绕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韧性提升,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例如,所组织的训练项目、竞技比赛和体育活动既要促进学生协调性、反应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升,也要让学生获得愉悦感,能够帮助学生释放紧张、焦虑等情绪;通过训练学生遵守篮球比赛的各种规则、在比赛失利中总结经验等,强化其规则意识和增强意志力,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压力和挑战;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和模拟训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引导学生探讨篮球策略规划,促进其神经系统和感官的灵敏度发展,增强智力[3]。

(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为确保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构建的良好效果,使育人功能充分体现,需要教师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学生个性化需求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第一,加大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围绕各种主题开展篮球校本课程,如“ 快乐篮球,幸福成长” 等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和个性化的篮球运动训练,并将篮球文化贯穿其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篮球知识、技能等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 红绿灯运球游戏” “ 运球抢球游戏” “ 运球旅行” 等游戏项目,面向高年级的学生组织开展篮球赛(如师生友谊赛、三对三篮球赛、篮球挑战赛),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度简化比赛的规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确保在各种活动中有所收获,如增强体质、提高韧性、强化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第二,重视课外训练和活动开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训练活动和赛事,建立不同的课外训练活动小组,方便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开展时,还可以以篮球基础知识、篮球文化知识、篮球竞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剪纸、绘画、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确保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三)形成文化品牌

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构建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于打造精品和争创特色,并在这一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形成文化品牌。例如,在学校内定期组织开展“ 快乐篮球,幸福成长” 等主题的篮球活动,在学校内举办“ 篮球文化月” “ 篮球明星评选” 等活动,并在“ 篮球文化月” 中引导学生制作有关篮球的剪纸、手抄报,进行队旗设计、队名设计等,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爱上篮球,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通过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线上平台及教学楼内墙面、班级墙面等多种渠道宣传篮球活动和篮球精神,如在班级墙面展示班级篮球队的队旗、队名、队员基本信息、参加过的篮球比赛和获得的荣誉等,传承和弘扬“ 以球促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 的传统,引导小学生体会和感悟篮球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等,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良好育人效果[4]。

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通过校园特色篮球文化构建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等深度融合,达到更理想的育人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有关工作推进除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和形成文化品牌外,还需要积极促进家校社联动,促进AR、VR、多媒体技术等的融合应用。

参考文献:

[1]邱永祥.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的有效方法[J].越野世界,2022,17(18):280-282.

[2]岳国锋,张涛,管宁伟.构建中小学校园特色篮球文化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2020(10):34-35.

[3]杨泽浩.“ 双减” 政策语境下中小学校园篮球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4,39(1):63-67.

[4] 苍久明. “ 六位一体” :打造篮球特色校园文化[J]. 辽宁教育,2021(1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