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陈志青

宿松县程集中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其评价方式的革新至关重要。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多以书面考试和实验报告为主,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思维过程及合作能力。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注重过程、强调能力展示的评价方式,能够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它通过设置真实或模拟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并对其完成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将表现性评价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推动教学评价从单一结果导向向多元过程导向转变,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其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明确评价目标,锚定教学方向

表现性评价目标的确立是实施评价的基础,它应紧密围绕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认知层面,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技能层面,强调规范操作、准确观察和数据处理;在情感态度层面,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明确的评价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指引,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方向和要求。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粗盐的提纯” 实验为例。在这个实验中,评价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技能,准确解释每一步操作的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增强沟通与协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这些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过滤操作中滤纸折叠的方法与作用,在蒸发结晶时提醒学生观察晶体析出的过程并分析原因。实验结束后,教师根据这些目标对学生的操作规范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实验中的优势与不足,有效提升实验学习效果。

二、设计多元评价任务,激发探究活力

多元的评价任务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活力。评价任务的设计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真实性的实验情境。层次性任务可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从基础操作到综合探究逐步提升;开放性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真实性任务则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多元评价任务:基础任务是让学生按照教材方案,完成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速率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考查学生对基础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能力;拓展任务为开放性任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某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到结果分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任务则是真实性任务,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如食品保鲜、金属腐蚀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通过这些多元评价任务,全面考查学生在不同维度的能力表现。

三、构建科学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公正

科学的评价标准是表现性评价有效实施的关键,它能够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应涵盖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两个方面,从操作技能、思维过程、合作交流、实验报告等维度进行细化。操作技能关注学生仪器使用的规范性、操作的熟练程度;思维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实验报告则注重内容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合理性。同时,采用量化评分与质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具体。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乙烯的性质” 实验为例,构建如下评价标准:在操作技能方面,若学生能够正确组装实验装置,规范进行乙烯的制备和性质检验操作,得 3 分;基本正确但存在小失误,得 2 分;操作错误较多,得 1 分。思维过程上,能准确解释乙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得 3 分;部分解释正确,得 2 分;原理不清,得 1 分。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工明确,得 3 分;参与度一般,得 2分;很少参与,得 1 分。实验报告内容完整、数据真实、结论合理,得 3分;存在部分问题,得 2 分;报告质量差,得 1 分。通过这样详细的评价标准,教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学生也能清楚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

结语

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明确评价目标,为教学与评价指明方向;设计多元评价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构建科学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的实践应用中,表现性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科学思维的发展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增强。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评价过程耗时较长、教师评价工作量大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方式,加强教师相关培训,完善评价工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娟.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 (11): 83-85.

[2]张军.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以“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实验为例 [J]. 甘肃教育, 2022, (08):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