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红
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马涧中心小学 321100
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艺术教育要与其他学科加强协同作用,实现综合育人。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大多注重技能训练,局限于美术本体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美术学习需求,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基础,系统地整合了传统工艺、生活实践、数字媒体等多维度的主题,深入研究和实施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而且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基于浙美版教材的跨学科教学资源挖掘
浙美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显示出同多学科知识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以教材单元为依托,全面开发并整合三大类核心跨学科资源,给教学实践给予理论支撑和操作途径。
其一,数字资源的拓展。在《电脑美术-“笔刷”绘画》《毕业纪念册设计》等课程模块中,可以融入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点,引入Procreate 绘图软件、好印云影像处理工具以及基础编程技能等内容,将这些数字资源融合进来,既可以有效降低传统艺术创作的技术门槛,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便捷的创新实践平台,又能够系统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符合数字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其二,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浙美版教材中的《诗情画意》《风筝飞上天》等主题单元,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多学科知识的桥梁,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画面(如《望洞庭》),将其转化为视觉艺术,也可以联系历史学科,讲述风筝由古代军事用途到现代民俗工艺品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其三,生活与科学资源的联结。在《城市美容师》《画出你的想象》等课程模块里,可以将道德与法治领域“社会责任”的核心概念融入到教学设计当中,引导学生关注职业群体及其工作环境;再联系科学领域的“宇宙奥秘”“色彩原理”等内容,促使学生利用科学认识提炼创作素材(比如以行星结构为灵感来绘制艺术作品),这样就能保证美术创作既具备生活体验的真实性又具备科学思维的严谨性。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浙美版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构建两种跨学科整合型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由“浅”入“深”的转变进程。
一是任务驱动模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教材核心知识为依据,搭建递进式的跨学科任务序列,促使学生自主整合相关知识点。以浙美版《色彩的秘密》单元为例,可将科学领域的“光的色散”知识融入其中,设计三级递进的任务结构,先通过三棱镜实验探究“白光的组成”,从而深入认识色彩的科学内涵,再用颜料混合实验把握“三原色与三间色”的配色规律,最后凭借所学色彩理论开展自然景观绘画创作,做到科学知识与艺术技能的融合,该模式有益于明确学生的探究方向,而且能明显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项目化学习模式。以《风筝飞上天》等传统工艺课程为基础,构建“传统风筝创新设计”主题项目,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创作诗词题跋,借助历史学科梳理不同时期风筝形制的发展脉络,融合科学学科“空气动力学”知识优化风筝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聚焦能力提升的跨学科教学策略优化
一方面,主题统整策略。亟须对主题整合策略实际运用模式进行深入探究,针对蕴含文化意味或者生活情境的主题单元,比如《水墨诗心》《绿水青山 展未来》, 可以采用 跨域融合-多维对比-递进发展”的实施途径。“跨域融合”是指借助多个学科的知 把语文的经典之作《墨梅》同美术中的墨梅图鉴赏结合起来,“多维对比”则侧重于剖析各个 现天现开于 异同之处,像豪放派诗词与大气水墨风格之间的关联性探讨,“递进发展”在于引导学生由理论认识逐渐过渡到实际操作,再进一步达到审美意境的深切体会,以此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架构。
另一方面,协同互动策略。在《废物再利用》、《音乐剧场设计》等课程模块中被深入实施,在资源搜集环节,依靠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里的“环保”主题,促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用系统方法来挑选可回收的废弃物,在创作构思阶段,围绕“木材纹理改良”、“金属材料削减”等主要议题,把跨学科知识加以整合,从而引发创新想法的出现,在成果表现环节,借助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方式激发创意思维潜能,这种模式有益于学生冲破传统的认知范围,并且明显改善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水平。
总结: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革新动力,浙美版教材也为此给予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应当依靠教材资源, 开发出各种课程 搭建起系统的教学架构,并改进实践指导手段,冲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引领学生在 美术文化。日后开展教学时,要统筹兼顾“学科知识体系”和“儿童认知 系 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把美术教育变成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推动个体成长并传承文化认同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琳尉,宁馨.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传统文化的课程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4(4):128-130.
[2]叶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课堂样态探微[J].名师在线,2025,1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