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赵立明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评价意义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逻辑推理是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直观想象是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数学运算是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数据分析是针对研究对象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明确学习方向,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初中数学教育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初中数学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评价目标单一
当前的学业评价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例如,在传统评价中,更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解答数学题目,而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体现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评价不足。
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
评价方式主要以纸笔测试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等。例如,在青岛版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活动和实践探究内容,如“ 测量旗杆的高度” “ 制作长方体包装盒” 等,但传统评价方式无法有效评价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
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机会较少。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可能不够客观,学生和同伴的评价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明确评价目标
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评价目标体系,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例如,在评价学生对青岛版教材中“ 一次函数” 这一章节的学习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掌握,还要评价学生能否运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
丰富评价方式
1. 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增加开放性试题、实践操作题和数学探究题等。例如,在考查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设计实践操作题,让学生用剪刀和纸张制作一个特定的几何模型,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和动手能力。
2. 过程性评价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例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合作能力,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除了判断对错,还可以评价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性。
3.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组织同伴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数学项目后,让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对方在项目中的表现。
多元评价主体
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主体体系。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合作能力;家长可以从家庭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提供评价信息。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表现。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学业评价体系实践研究——以青岛版教材为例
案例选取
选取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 一次函数” 这一章节进行实践研究。这一章节内容丰富,涉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应用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评价设计
1. 知识与技能评价
通过纸笔测试,考查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概念、表达式、图像和性质的掌握程度。例如,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准确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画出函数图像,并分析函数的增减性等。
2. 核心素养评价
• 数学抽象
设计开放性问题,如“ 请你从生活中抽象出一个一次函数的模型,并说明其实际意义” ,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 逻辑推理
给出一些复杂的一次函数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如证明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是否平行或相交,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 数学建模
布置实践探究任务,如“ 某商场为了促销商品,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别与购物金额成一次函数关系,请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方案更优惠” ,考查学生运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体系后,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例如,在数学建模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学生的推理思路更加清晰,论证过程更加严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明确评价目标、丰富评价方式和多元评价主体,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青岛版教材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新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完善和优化学业评价体系,为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锦锦.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 辅导,2025,(22):21-23.
[2]张耀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新课程 导学,2025,(21):119-122.
[3]蔡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