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暖通工程改造与升级案例分析

作者

于献辉

宁夏鑫尔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实际暖通工程改造与升级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在既有建筑中进行暖通系统优化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详细阐述了改造前系统存在的能耗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差等问题,介绍了改造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通过对改造前后系统性能的对比监测,验证了改造升级所带来的显著效果,包括能源消耗的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的改善等,为同类暖通工程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关键词:暖通工程;改造与升级;案例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要求也日益提升。暖通工程作为保障室内舒适度的关键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体验。然而,许多早期建设的建筑,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和设计理念的限制,暖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如能耗过高、设备老化、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不足等。因此,对暖通工程进行改造与升级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节能减排和提升室内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

1项目概况

1.1建筑基本信息

本案例中的建筑为一座建成于[具体年份]的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共[X]层。该建筑原有的暖通系统采用传统的集中供暖和分体式空调相结合的方式,运行多年来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2改造前暖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能耗过高:传统的供暖设备效率较低,且缺乏有效的节能控制措施,导致冬季供暖能耗较大。分体式空调在部分区域使用频繁,但设备老化严重,能效比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整体能耗。

室内环境舒适度差:集中供暖系统难以精确控制各房间的温度,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过热或过冷。分体式空调在运行时产生较大噪音,影响办公环境,且无法有效调节室内湿度,使得室内空气较为干燥。

设备老化与维护成本高:暖通系统中的部分设备已超过使用年限,频繁出现故障,维修次数增多,维护成本不断上升。同时,老化设备的性能下降,也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2改造方案设计

2.1总体思路

本次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室内环境舒适度和降低运维成本为目标,综合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采用先进的暖通技术和设备,对原有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2.2具体改造措施

供暖系统改造

更换高效锅炉:将原有的传统燃煤锅炉更换为燃气冷凝式锅炉。燃气冷凝式锅炉具有较高的热效率,能够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相比传统锅炉可节能[X]%左右。

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在供暖系统中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供回水温度等参数,并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锅炉的运行功率和循环水泵的转速,实现精准供热,避免能源浪费。

优化管网布局:对供暖管网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减少管网阻力,提高热水输送效率。同时,对管网进行保温处理,降低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空调系统改造

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拆除原有的分体式空调,安装多联机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具有节能、舒适、美观等优点,能够根据室内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实现按需供冷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增设新风系统: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各楼层增设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通过过滤、净化室外空气,将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并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健康。

加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对建筑的外墙、屋顶等部位进行保温改造,增加保温材料的厚度和性能,减少热量的传递,降低暖通系统的负荷。

3改造施工过程

3.1施工组织与管理

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施工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2主要施工工艺

锅炉安装:首先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强度符合要求。然后将燃气冷凝式锅炉吊运至基础上,进行定位和固定。连接锅炉的进出水管、燃气管路和电气线路,并进行严密性试验和调试,确保锅炉正常运行。

管网改造: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网的铺设和连接,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方式,确保接口的密封性。在管网安装过程中,注意坡度的设置,以便排水和排气。安装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和冲洗,清除管内的杂物和污垢。

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根据室内布局确定室内机的安装位置,采用吊装方式将室内机安装在天花板内。室外机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室外平台上,确保通风良好。连接室内外机之间的制冷剂管道和电气线路,并进行抽真空和充注制冷剂操作。最后进行系统调试,检查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

4改造效果评估

4.1能耗对比分析

在改造完成后,对暖通系统的能耗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通过与改造前的数据对比发现,供暖季的天然气消耗量降低了[X]%,空调季的耗电量降低了[X]%。这主要得益于高效锅炉的应用、智能控制系统的调节以及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势。

4.2室内环境舒适度改善情况

通过对室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显示,改造后室内温度的波动范围明显减小,各区域的温度差异控制在[X]℃以内,满足了人体舒适的温度要求。同时,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X]%-[X]%的适宜范围内,有效改善了空气干燥的问题。

4.3设备运行稳定性与维护成本变化

改造后的暖通设备运行稳定性大幅提高,故障率明显降低。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更加便捷,维护成本较改造前降低了[X]%左右。这不仅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对正常办公的影响,还降低了运营成本。

5经验总结与启示

5.1成功经验

充分的前期调研与分析:在改造项目实施前,对原有暖通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评估,深入了解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提供了依据。

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设备:结合项目实际需求,选用了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如燃气冷凝式锅炉、多联机空调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节能效果。

5.2启示与建议

重视既有建筑暖通系统的改造升级: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既有建筑的暖通系统需要适时进行改造升级,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相关部门和业主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对暖通改造项目的投入和支持。

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在暖通工程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暖通工程设计和改造中,应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太阳能供热、地源热泵等,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立完善的暖通系统运行管理机制:改造完成后,要建立健全暖通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和优化调整,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持续发挥节能和舒适的效果。

结语

通过对本案例中暖通工程改造与升级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既有建筑的暖通系统进行合理改造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化系统设计和施工管理,有效解决了原有系统存在的能耗高、舒适度差等问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了室内环境质量,降低了运维成本。本案例的成功经验为其他类似的暖通工程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暖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关注暖通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创新,为打造更加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暖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顾红军.四川建材,2022(09)

[2]建筑暖通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和对策[J].黄兴佳.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9)

[3]建筑工程水电暖通安装施工技术探讨[J].朱作甫.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