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究

作者

胡峥

定兴县第四实验小学07265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问题,通过分析当前识字教学现状与存在缺陷,探究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方法及家校资源整合策略。传统识字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识字效率较低;而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家校资源有机整合能为识字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显著提升识字能力。教师应立足生活实际,创设丰富情境,联动家庭学校资源,构建全方位识字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生活化策略缺失明显

低年级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语文能力发展,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传统识字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字形记忆与机械重复,忽视汉字与现实生活联系,致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中教师常采用单一讲解示范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机会,学习热情难以持续。教材编排虽有一定情境设计,但往往流于形式,未能与学生日常经验紧密结合,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脱节严重。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识字量,忽视识字质量,将教学重点放在应试训练上,缺乏趣味性与实用性,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且效果不佳。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若不能延伸至课外生活,识字学习难以巩固内化,形成断层现象。

调查显示,众多教师虽然认同生活化教学理念,实际执行中却因备课压力、课时限制、评价机制等因素,未能充分落实生活化策略。学生识字过程之中表现出兴趣不足、记忆负担重、识记效率低等问题。家长支持不足也成为制约因素,部分家长缺乏科学识字观念,过分强调识字数量或完全放手不管,未能形成有效家校合力。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割裂,未能充分发挥生活环境中丰富汉字资源,学生识字学习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理解与应用能力,亟需探索更为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打通课堂与生活连接通道,构建生动活泼识字学习环境。

二、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识字兴趣培养有效

生活情境融入识字教学构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基础上,符合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特点,能够将抽象文字学习转化为具体感知体验。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通过引入贴近生活情境,能够建立文字与实际生活联系,激发学习内驱力。情境创设为汉字注入情感色彩,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记忆效果。生活化教学还能够打破传统识字壁垒,将学习空间从课堂延伸至家庭社区等多元环境,实现知识内化与应用转化。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多次接触同一汉字,形成深刻印象,建立牢固记忆。情境教学还能促进学科融合,将语文识字与生活常识、艺术审美等领域结合,实现多维能力培养。此类教学模式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既减轻学习压力,又提升学习效果,让识字学习回归生活本真,焕发持久活力。

以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天地人”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认识我身边人”情境活动。先创设模拟家庭环境,教室角落布置成温馨家园,贴有“天地人”“你我他”等字卡。学生进入教室便沉浸于情境中,感受汉字存在。课堂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做“指天指地指人”游戏,学生边做动作边认读“天地人”,建立字形与意义联系。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天”字形态,仿佛人张开双臂拥抱蓝天;“地”字像田地块块;“人”字似人行走姿态。随后开展“寻找身边人”活动,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认识各类人物,如校长老师同学等,回到教室后将“你我他”与实际人物对应,加深理解。游戏环节可以设计“人字接龙”,两名学生手拉手摆出“人”字形状,第三名学生接上成为新“人”字,依次形成人字长龙,既理解字形又感受团队合作精神。课后延伸设计“家庭记录册”,学生回家记录家人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等,次日带回学校展示交流,实现家校联动。此教学设计使抽象文字学习变得生动具体,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深刻记忆,同时培养观察能力与合作精神,实现多维能力提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家校资源有机整合,识字能力提升显著

家校资源整合构建完整学习生态链,为识字教学提供多元支持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家庭作为首要教育场所,与学校形成协同效应,能够拓展学习时空,突破课堂限制。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影响力深远持久,若能掌握科学识字方法,日常互动中自然融入识字内容,必将强化学习效果。完善家校沟通机制,统一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避免教学冲突。此外,家庭环境中蕴含丰富识字资源,如报刊杂志、生活标签、家居用品等,均可转化为生动教材。社区资源同样不可忽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场所提供广阔识字空间,文化氛围浓厚,学习情境真实。三方联动形成立体化识字网络,促进知识内化应用,学生在多元环境中反复接触汉字,建立深层记忆,识字能力自然提升。

以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家校合作智慧大挑战”主题活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讨论曹冲称象智慧。课堂上,教师组织“智慧故事会”,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展示预习成果。针对“称、象、沉、船、急、淹”等生字,设计形象记忆法,如“称”字上半部分像秤砣,下半部分像秤盘;“象”字形似大象长鼻子。随后开展“家庭智慧挑战赛”,布置任务卡:请家长与孩子利用家中材料,模拟曹冲称象实验,探究“物体排开水量等于物体重量”原理,记录实验过程与发现。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家长一起准备材料(如塑料盆、玩具、标记笔等),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挑战。返校后举办“智慧成果展”,各组展示实验记录与发现,交流家庭合作经历,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验中出现文字整理成“智慧字卡”,制作班级“智慧词典”。此教学设计将识字学习延伸至家庭与社区,转变被动识字为主动探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习得文字,理解文字背后蕴含智慧,既提升识字能力,又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家庭合作意识。

结论: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可知,传统识字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识字效率有限,亟需改革创新;生活情境融入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识字效果,培养主动学习态度;家校资源有机整合为识字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构建完整学习生态,促进识字能力全面发展。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丰富情境,联动家庭与社区资源,构建全方位识字教学体系,让汉字学习回归生活本真,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炳赐.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有效实施[J]. 考试周刊,2020(36):51-52.

[2] 吴建锋.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2021(27):51-52.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1.27.024.

[3] 彭嫣. 从生活化视角谈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4):29-30. DOI:10.3969/j.issn.2096-224X.2021.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