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张邦军
422802198811063412
引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但其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传统施工方式存在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悖。绿色施工技术的提出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绿色施工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核心内容,结合工程实践分析其应用效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内涵与原则
1.1 绿色施工技术的定义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环保材料、应用节能设备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体系。其核心目标是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最低影响。
1.2 绿色施工技术的原则
适用性原则:施工方案需符合工程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设计或资源浪费。
节能性原则: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施工全过程,从材料选择到废弃物处理,均需体现生态保护理念。
和谐原则:注重施工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二、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关键技术
2.1 节能技术
设备选型优化:在施工机械的选型环节,应秉持高效节能原则,优先选用如电动挖掘机、液压破碎锤等先进节能设备。这类设备往往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动力系统和传动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因设备运行而产生的碳排放,从源头上控制能源的过度损耗。
能源管理: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对施工设备的能耗进行实时、精准监测。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动态优化,如调整发动机转速、负载匹配等,使设备始终保持在最佳能效状态运行,避免能源的浪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在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地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或小型风力发电机,充分利用施工现场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临时设施提供电力支持,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2.2 节水技术
水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后,回用于混凝土养护、洒水降尘等环节,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节水器具应用:在办公区和生活区全面安装节水型水龙头、马桶等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优化内部结构和设计,能够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用水量,从细微处落实节水措施。
施工工艺优化:积极采用干法施工工艺,尽可能减少湿作业的占比,从而降低施工过程对水资源的依赖,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2.3 环保技术
扬尘控制:在土方开挖、物料装卸等易产生扬尘的环节,科学设置围挡和喷淋设施,并制定定期洒水降尘计划,通过多层次的防尘措施,有效抑制扬尘的扩散,改善施工现场及周边的大气环境质量。
噪声治理:严格筛选低噪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声的产生。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等敏感时段进行高噪声作业,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废弃物管理:对建筑垃圾进行细致分类回收,将废旧钢筋、模板等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后,用于临时设施建设,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量。
2.4 生态保护技术
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立即对扰动区域进行覆土绿化,精心挑选本地适生植物进行种植。这些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快速恢复植被覆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在边坡开挖区合理设置截水沟、排水沟等水土保持设施,及时疏导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流量保障:在河道施工过程中,充分预留足够的生态基流,确保下游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和生态需求,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三、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1 案例一:某大型水电站绿色施工实践
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节能方面:通过优化施工机械配置,将燃油消耗降低 15% ;在生活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减少电能消耗。
节水方面: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将施工废水处理后用于混凝土养护,节水率达 30% 。
环保方面:采用湿法破碎工艺处理砂石骨料,粉尘排放量降低 80% ;对施
工噪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生态保护方面:在坝肩开挖区种植草皮和灌木,植被覆盖率恢复至 90% 以上;设置生态鱼道,保障鱼类洄游通道。
3.2 案例二:某堤防工程绿色施工创新
该工程在堤防填筑过程中,采用以下绿色施工技术
材料优化:利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替代部分水泥,减少碳排放。
工艺改进:采用分层碾压工艺,提高填筑质量,减少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
生态修复:在堤防迎水面种植水生植物,既美化环境,又增强堤防的生态功能。
四、绿色施工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1 主要挑战
技术成熟度不足:部分绿色施工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实际应用效果有待验证。
成本压力:绿色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初期投资较高,部分企业缺乏推广动力
管理难度大:绿色施工涉及多学科交叉,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导致监管难度较大。
4.2 应对策略
加强技术研发: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与转化。
完善政策激励: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成本。
强化人才培养: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增设绿色施工相关课程,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健全标准体系:制定统一的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监管力度。
结论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水利水电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节能、节水、环保及生态保护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显著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然而,当前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仍面临技术、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韩小平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J]. 水上安全 ,2025,(05):70-72.
[2] 张天翔 . 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18):191-193.
[3] 许小扬 . 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4,(0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