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应用研究
李文渊 杨洺
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事故预防及处理大队 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事故预防及处理大队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为了准确锁定涉嫌车辆,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处理的效率,本文主要对痕迹物证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论述了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然后讲述了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意义和成立原则,最后运用具体的案例,论述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痕迹物证的具体应用,以为后续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痕迹物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应用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一些驾驶人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做出肇事逃逸的行为。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给交通事故的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痕迹物证鉴定的高效开展可以为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调查和处理提供依据。因此,有关部门要重视痕迹物证的鉴定,根据肇事逃逸案件的实际情况,对涉嫌车辆进行痕迹鉴定,准确、高效的锁定车辆,从而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高效处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基本定义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的行为。逃逸的形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弃车逃离现场、驾车逃离现场、冒名顶替、隐匿事故现场以及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逃跑、藏匿。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逃逸,都是违法交通规律法规的行为,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
二、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基本定义以及成立原则
(一)定义
公安部门和司法部门对道理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有关人员只有了解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定义,才可以更好地开展鉴定工作,以为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以及处理提供依据[2]。其中,公安部门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这一法律法规,这一法律文件对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做出了明确定义:对交通事故现场、事故车辆、物体以及人等痕迹进行查找、分析、取证和确认,以判断事故的因果关系,并据此进行交通事故的处理。司法部门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通用规范》。这一规范中明确指出了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定义:运用法医损伤学、痕迹物证、事故重构以及车辆工程等技术,并结合相关理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发生过程以及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认证的一系列活动。
(二)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成立原则
当事故车辆与其他车辆、行人、固定物体、路面等发生碰撞时,都可以确定为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可以为交通事故涉嫌各方的相互逻辑关系确定提供证据。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有关人员要遵循相互逻辑关系的原则,对事故车辆、事故路况、行人或物体等进行痕迹鉴定,以为事故责任的划分提供必要的证据[3]。
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痕迹物证鉴定应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基本案例
在2024年XX年XX月,在XX市XX县XX道路上,一辆货车与对向行使的三轮车发生了碰撞,事故发生之后,货车驾驶人直接驶离现场,三轮车家属被送往了医院。该事故造成三轮车严重受损,三轮车驾驶人受伤严重,经过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一辆红色货车经过现场。
(二)涉嫌车辆的痕迹鉴定
该事故的涉嫌车辆为一辆红色自卸货车。经过对该货车痕迹的检验发现,该货车第三轴右侧车轮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位置,有刮擦的痕迹。经过测量发现,该痕迹长度为30厘米,并且车轮胎橡皮有脱落的现象,车轮胎与轮辋的缝隙出有衣服的碎片。
(三)三轮车痕迹鉴定
在涉嫌货车痕迹检验完毕之后,有关人员要对三轮车痕迹进行检验。经过检验,三轮车驾驶位的支架处距离地面60厘米左右的位置有向上弯折的现象,并且在变形的位置有刮擦的痕迹,该痕迹长度大约有26厘米,且有类似于车轮胎橡胶皮的物质。
(四)三轮车驾驶人衣服痕迹的检验
在三轮车痕迹检验完毕之后,有关人员还要对三轮车驾驶人进行检验。经过检验发现,驾驶人裤子的右侧裤袋位置有一个缺口,并且缺口处的布料缺失。
(五)相关痕迹的对比分析
第一,驾驶人裤子与货车第三轴右侧轮胎嵌入布料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三轮车驾驶人裤子布料和货车第三轴右侧轮胎嵌入布料的内外部纹理、颜色,发现二者的纹理一致、颜色相同,可以确定货车第三轴右侧轮胎嵌入布料为三轮车驾驶人裤子的缺失布料。
第二,货车痕迹与三轮车痕迹的对比分析。通过对货车痕迹鉴定发现,货车第三轴右侧距离地面一米左右的位置,有刮擦的痕迹,痕迹长度大约为30厘米,并有黑色橡胶皮脱落。通过对三轮车痕迹的鉴定发现,三轮车驾驶位支架距离地面大约60厘米的位置有弯折、刮擦的痕迹,痕迹长度大约为26厘米,并且有类似车轮胎的橡胶物质。对比两车痕迹范围、相关物质发现,两车痕迹形成机理相同,分别是造痕客体和承痕客体。根据痕迹分析,可以判断事故是由于货车第三轴车轮右侧与三轮车驾驶位处发生碰撞导致。
(六)结论总结
由于事故发生之后,货车逃离现场,三轮车驾驶人被送往医院,给事故现场痕迹鉴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4]。但是,通过对涉嫌货车、三轮车以及驾驶员裤子痕迹的鉴定和对比分析,可以准确的锁定逃逸车辆,有效揭示事故发生的成因。同时,通过这一交通事故逃逸案件,我们可以认识到痕迹物证鉴定可以为交通事故的解决找到突破口,有效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解决的效率,有效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痕迹物证鉴定对于车辆的锁定、事故的专业分析以及事故的处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之后,有关人员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对车辆痕迹进行科学的鉴定,有效还原事故现场,提高事故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保障事故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孙剑明.轮胎印痕识别技术及其在侦破交通事故逃逸案中的应用[D].2008.
[2]伍绍民.浅谈整体分离痕迹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应用[J].法制博览.2014,(21):266-267.
[3]李典,龙云椿,刘阳,等.交通事故肇事车辆认定的法医学鉴定3例[J].法制博览.2018.(32).DOI:10.3969/j.issn.2095-4379.2018.32.071 .
[4]黄海连,周炽彬.交通肇事逃逸车辆轮胎印痕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1,(14).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1.05.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