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邓烨华 陶菊花
1.云阳县青龙小学;2.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但在采用传统方式组织阅读教学时,往往更突出教师讲解的主导地位,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在教育理念持续更新的大背景下,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所具有的载体作用以及任务所具有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知识,提升能力。
1 紧扣文本特质,精准设计驱动任务
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强调紧密结合学习目标以及任务,要紧扣文本特征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不断提升学生探究的深度[1]。阅读教学中,文本作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其语言特色、结构、内容等都是为学生设计驱动任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2]。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落花生》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就可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中借物喻人的重要写作特色,并且为学生设计驱动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花生有哪些特点?结合花生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这一任务一方面紧密联系了文本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思考。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筛选出与花生特点有关的语句,进而从中感受作者想要借助花生呈现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
2 分解学习目标,构建阶梯式项目流程
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能主动分解复杂的学习目标,将其转化成若干个体现阶梯式特点的小目标,促使学生能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的方式与学生固有的认知规律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强化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信心[3]。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游金华的双龙洞》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就可分解整体的学习目标,将其转化成若干个小的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双龙洞的路线以及地理位置是怎样的?作者是按照何种顺序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描写双龙洞?在学生完成项目的第一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将双龙洞的游览路线绘制出来。在项目的第二阶段,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作者的游览顺序,并且将其标注在图上。而在项目的第三阶段,则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双龙洞景色所采用的写作方法,通过构建阶梯式的项目流程,促使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小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逐步达成整体的学习目标。
3 创设真实情境,增强任务代入感
在组织学生参与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时,创设真实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代入感,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习内容所具有的价值,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4]。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荷花》这篇阅读文章时,就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我是小导游”的教学情境,并且为学生设置情境任务,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采用何种方式将荷花池介绍给游客?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情境任务时,不仅需要认真阅读课文,也要从文本中筛选出描写荷花得语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处于荷花池边,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不仅提高了学生课文理解的深度,也在较大程度上培育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 组织协作小组,促进学习共同体建构
合作学习是落实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班级中构建协作小组,能进一步促进班级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尤其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时,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真正实现共同进步[5]。
例如,教师在组织班级学生学习《桥》这篇文章时,就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文章中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并将文本中能体现老支书品质的语句筛选出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以及讨论,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老支书舍己为人以及无私无畏的品质,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关系更加扎实以及稳固。
5 开展成果展示,强化知识迁移与应用
成果展示是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最后以及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其不仅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知识应用以及知识迁移的重要手段。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在与班级同学分享的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强的学习成就感,结合其他学生的反馈,能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景阳冈》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就可为学生设计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将其转化成课本剧,并且在班级中展示表演。在成果展示的环节,其他小组的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掌握将文本中的描写转化成表演的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任务驱动型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能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通过合理设计驱动任务以及项目,让学生在阅读中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该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广度以及深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健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项目化阅读开展策略[J].读写算,2025, (10):118-120.
[2]李倩,张岁太.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5,(04):55-57.
[3]胡成梅.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新校园,2025,(03):66-68.
[4]吕虹.巧设任务驱动反转——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驱动任务设置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4,(07):17-18.
[5]张睿.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大单元项目化教学探究——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项目化设计为例[J].新智慧,2023,(2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