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的效果研究
王璇
河北省灵寿县人民医院
重症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ICU 治疗环境中,此类患者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以维持呼吸功能,但这也增加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优化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在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 ICU 接收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期间,本院 ICU 接收的102 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据护理策略的不同,患者被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1 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 23:28,年龄 38-65 岁,均龄( 51.28±3.19 )岁。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9:22,年龄41-64 岁,均龄( 51.72±3.23 )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差异( P>0.05 ),确保了研究的可比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急救,包括复苏、通氧、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及ICU 监护,并通过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定时翻身、定时吸痰等,待患者苏醒后帮助其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并予以简单健康教育,告知 ICU 住院期间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① 组建专业团队:由ICU 护士长领导,5 名责任护士组成小组,深入学习颅脑损伤及机械通气护理知识,结合患者实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② 体位管理:昏迷时采用平卧位,苏醒后床头抬高 15∘ ~30∘ °,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头颈躯干一致; ③ 机械通气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气道指标,定时翻身叩背促进排痰,指导有效咳嗽方法,轻柔迅速吸痰,妥善固定导管,采用加热湿化器维持气道适宜温度; ④ 预防感染:加强病房消毒,定期细菌培养,确保空气及物表细菌数达标; ⑤ 胃肠道护理:早期肠内营养,监测胃潴留量,适时停止营养液供给,进食后口腔清洁; ⑥ 拔管护理:严格掌握撤机指征,每日唤醒评估,呼吸功能恢复后尽早拔管。两组护理均持续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
① 对比护理指标:包括每日吸痰频次、吸痰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长; ② 评估并发症:重点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气障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26.0 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展现,并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则以均值 ± 标准差(
)表示,并采用t 检验进行比对。当P 值小于0.05 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每日吸痰次数与吸痰量均高于参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差异显著( P<0.05 ),具体数据参见表1。

2.2 两组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3.92% )相较于参照组( 21.57% )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109 , P=0.039
3 讨论
在ICU 环境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需要依赖人工气道来维持呼吸功能,但这一措施也伴随着诸多护理挑战和风险。如何优化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以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是当前重症颅脑损伤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该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管理,还涉及体位管理、预防感染、胃肠道护理及拔管护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全方位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然而,尽管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仍需通过严格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每日吸痰次数与吸痰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 ),这可能是由于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更加注重气道管理,通过定时翻身叩背、指导有效咳嗽及轻柔迅速吸痰等措施,有效促进了痰液排出。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也更短( P<0.05 ),表明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92)显著低于参照组(21.57)( P<0.05 )。具体而言,这进一步证实了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降低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优化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代贤梅 , 王莉 , 王菲 . 基于 CRAMS 评分的分组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27(10):143-146.
[2] 黄怀蕊. 集束化护理对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52(6):743-744.
[3] 张敏鸿 , 金若玫 .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J]. 智慧健康 ,2022,8(26):251-254.
[4] 韩娅坤 .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J]. 医疗装备 ,2021,34(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