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型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作者

伊茹

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学 750399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作业总量减少、质量提升的新要求,传统读写分离的作业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读写融合型作业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整合阅读,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能增强学习兴趣,同时这种作业设计有助于减轻机械性重复练习的负担,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契合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型作业设计的概述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型作业设计,是在“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出的一种新型作业形态,它突破了单一的阅读或写作训练,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读中促写,以写促读,强调语言的整体性,通过设置生活化、情境化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思考表达,在写作实践中深化阅读体验,从而实现知识迁移,此类作业注重开放性,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化表达,避免机械重复,读写融合型作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型作业优化设计的方法

(一)精选阅读材料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优化的核心在于“减量提质”,其中“精选阅读材料”是语文读写融合型作业设计的重要切入点,阅读材料的选择不仅要符合课程标准,还应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精选材料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源,使他们获得思维启迪,从而实现知识迁移。优质的阅读文本既是写作的源泉,也是写作的参照,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语言特色与表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并促进他们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同时精选材料还能增强作业的针对性,避免重复性练习,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的提升,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减负增效”的目标[2]。以小学语文课文《观潮》为例,教师在设计读写融合型作业时,通过“精选阅读材料”的角度进行优化,《观潮》语言生动,描写细腻,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非常适合作为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实践文本;在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景象的层层铺陈,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展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作业设计上,不再是单纯的背诵,而是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文本的写法:例如以“校园春景”为题,借鉴《观潮》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或一篇小短文,这不仅能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技巧,还能在对比、迁移中深化对原文的理解,通过精选并深入挖掘《观潮》这一文本,学生在有限的作业量中实现了“读中有写、写中促读”,既减轻了机械练习的负担,又提升了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二)情境任务驱动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情境任务驱动成为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型作业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设置真实、生动且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活动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缺乏生活联系,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情境任务驱动强调“在情境中学”“在任务中做”,让学生实现读写结合,例如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只是理解字词,而是要带着任务去分析;写作时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作文题目,而是为了完成某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目标,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学会运用语言,形成探究精神,真正落实“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目标[3]。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该文描绘了北京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生活化,十分适合作为情境任务驱动型作业的依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氛围和情感表达,然后结合“任务”展开学习,例如教师可创设一个“春节文化宣传员”的任务情境,让学生阅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春节介绍手册”或撰写一篇“给外地朋友的春节推荐信”,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取文本信息,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并用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达,这样一来,阅读不仅是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是任务完成的准备;写作也不再是抽象练习,而是为完成真实目标而进行的语言运用,通过这样的情境驱动,学生既深化了对《北京的春节》的理解,又提升了将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能力,实现了寓学于趣、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三)读写联动设计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注重精简,而“读写联动设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所谓读写联动,是指在作业设计中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阅读偏重于理解分析,写作则单独训练表达,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语文运用能力。而读写联动设计强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受表达方式,并在写作中迁移应用,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转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能反哺阅读的深化理解,通过合理的联动设计,学生可以收获更全面的能力提升,不仅减轻了负担,还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这既符合“双减”的减量提质要求,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生动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起源的想象,教师在设计读写联动型作业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文本的语言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文中盘古形象的宏大,随后在作业设计中加入写作任务,如让学生尝试续写故事:如果盘古开天之后,世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或者让学生改写故事,将“盘古开天地”用现代视角来叙述,通过这样的联动,学生不仅能理解神话的叙事逻辑,还能迁移这种叙事模式,增强表达能力,与其让学生单纯背诵或回答问题,不如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阅读的积累自然转化为写作的资源,这样,作业既减轻了机械重复的负担,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体现了“双减”政策下“读写融合、提质增效”的实践价值。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从“减负”走向“提质”,而读写融合型作业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精选阅读材料、情境任务驱动等方法,作业不再是单纯的重复训练,而是成为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思维发展与创造表达的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证明读写融合型作业能够实现高效学习,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推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浩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4(19):38-40.

[2] 张花梅 ." 双减 " 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J]. 智慧少年 , 2023(8):0088-0090.

[3] 李增田 ." 双减 " 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J]. 新作文 : 教研 , 2023(6):0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