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考证
陈奎
建阳橡胶机械厂 350001
古往今来中外哲学,人性问题都是首要课题。然而人性是善还是恶?至今未解。
自从世上有了人和人的思想。总在想:
自知明,识人慧。如何才能自知识人到聪明智慧呢?还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我是谁?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一句话风靡了世界。道出了人心中最郁闷的地方,至今还无人应答。盖因人性不明也。
关于人性问题的现状是:哲学在人性是善是恶问题上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古代的三大宗教则不问缘由,以扬善戒恶为教旨宏扬教义,流传至今衰而不败。文学号称人学,以其文学作品在不同角度塑造不同的人物故事诠释人性。结果是持乐观态度看悲剧人生,人性依然无解。由此看来扬善戒恶治标不治本,无法根除人心中固有的弊病。
人的心病在人的思想,善恶只是人的思想行为与认识的综合表现。思想才是病根。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探索人性的长期努力缺乏思想的目标呢?原因如下
首先是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分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中间阶层。虽有平等的愿望但没有平等的环境。在此等情况下人们只能关心自己的命运,而天生的命运则被认为是合理的安棑。由此看来不公平的社会只能有不公平的看法,无心他顾。
其二、扬善戒恶虽然不能治本但还能治标。而且在宗教的宣扬与统治者尊崇下长期奉行,其固有的成见已造成长期的障碍。
其三、时机不成熟。时机不成熟意味着时机正在成熟。这里的时机指的是思想认识还缺乏坚实的基础与导向。人的思想认识有个不断成长的发展的过程,时机不成熟认识难以到位。
现代科学的产生形成为人的思想认识打开一个新局面翻开了新篇章。新知识如潮涌来,不断刷新人的认识。
一是科学的物质学说让人对外在的世界有了清楚的认识。物质世界深得人心。
二是生物进化论打开物质具体变化的大门让人对生命有了更新认识。何谓进化?
不断进步的变化。自然生物就是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演变过程。
生命的演变彰显了变化的因果关系,其秘密就在生存本能的意识内因上。从此人们对因果变化有了更新认识。
以上两项科学的成果对人的认识具有深刻的意义,并对人性考察帮助极大。
1、考察人性不能看本质只能看性质 $\ 。$ 。因为所有的物体(称物质具体)本质都一样属物质,只有具体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人本是物性质如人。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应当翻篇。
2、自然生物能够生存的性质是意识,属内因。自然生物的变化,外因只是生存的条件,意识才能决定生存。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自然生物在相生相克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中没有消亡,却共同营造出日益繁荣昌盛的生态景象。这是何故?盖因整体意识的作用。意识不仅作用于个体而且还作用于整体,这在下文中对人思想的解析中看得更加真切。
3、现代生物工程己深入到所有生物单位细胞核内,探明它们都拥有的双螺旋DNA 链式结构。命名为“基因”。何谓基困?
造成变化的基本因素。发现了 DNA 信息结构,证明了它们对细胞的分化发育健康成长具有定性的作用。而且 DNA 双螺旋链式结构在生物进化中不断延长,以人物为最长。这就为自然生物分阶段进化做了最新的因果诠释。
然而科学也有认识不到位的地方。首先是生物学把人定义为:两足直立行走,哺乳类脊椎型灵长类高级动物。颠覆人是万物之灵这种一贯的看法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种误解损害极大。不仅造成对人性证明的又一道障碍。而且漫延到社会学人类学等有关领域,使人性问题更加迷茫。把人看成了高级动物,那么人类之间不同意见的思想主张就被看作意识形态之争。这样一来模糊的意识与鲜明的思想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就显得错踪复杂格外矛盾。动物的生存不等同于人类的生活。如果人只能如牛马猪狗那样地生存而不能有尊严体面地生活即讲不通也难以理解。事实表明动物与人物是两回事,意识不代表思想。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的性质都不是人所具有的完善性质。那么意识与思想能不能各司其事,彼此之间又有那种进化之间的联系就成了讨论人性必要关注的焦点。
经以上初步考察,可以发觉意识不是人性,不是人的基本性质。因为意识不足以说明人的思想认识及思想行为。有人对此现象做出潜意识深层原因的解释实属无奈之举。那么如何甄别思想与意识,证明人物在进化中比动物更高明呢?还须深入考察并全面地分析对比。
首先看到动物(所有生物、下同)以生存意识为最高标准,而人为了理想可以置生死而不顾。由此可见生存是意识的最高目标而它却是人的思想底线。
其次、动物虽然也有思想也有认识但它们的思想认识与人的思想认识届然不同。
当动物以生存意识为最高标准时,其思想仅仅为单纯的生存目标服务。而它的认识也只关注面前利害为意识提供直接的信息。由此可见动物的思想认识都局限在生存意识内受意识的约束与支配。
显然人的思想不仅仅在生存意识范围内。当人有了理想后可以开天劈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具有更高的目标及长远的打算。随之从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享受社会提供的安全保障与福利待遇。由此可见人的思想已超越意识的作用范围,不再受其束缚任其支配。
第三、人在进化中诞生并在进化中齐头并进全面成长。
根据人类进化史考查可知人自身身体的变化最引人注目。今天的人们再也无法重披毛发,茹毛吮血重返自然。为什么?因为今人己经有了衣食之忧。须要衣服防暑御寒蔽体遮羞,还须要熟食帮助消化并滿足营养的要求。这是身体变化带来更多应当称之为生活的要求。
为了更多的要求,人们变劳动为生产。
要知道劳动与生产是两种概念。动物为了生存需要,其觅食育雏御害的行为应当属于劳动的范畴。当有生活更高的要求时,仅靠劳动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集体互相协作的生产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源。其中生产工具的发明使用最为关键。工具的发明创造才能变劳动为生产变生存为生活。其中演变的细节,限于篇幅恕不赘言。
在此演变过程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工具的发明创造推广应用仅靠意识是不够的,须要有思想的策应才能不断进行。有了思想的保证人的生活方式才能顺势展开不断提高。思想的应运产生从意识到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第四、动物的意识涵有思想的成分蕴育着思想的萌芽。可以用两个典型案例说明人的思想与意识的关系与作用。
1、出于生存的需要动物的意识出现两种生理欲望,一是食欲二是性欲。前者为了自身的生存,后者是为了换代的生态。当人有了思想后可以为了尊严不食嗟来之食还可以为了理想置生死不顾而舍生取义。如果简单地认为人的思想与意识并立相安无事是不够的。随后人通过理想制定道德规范与法律惩戒条文让人共同遵守顺利地进入人类正常的生活范畴。这表明人的思想对意识开始有必要的节制,变欲望为希望。
2、有一种病人叫做植物人。植物人虽然躺在病床上暂时失去了思想认识,但只要有人悉心照顾依然可以吃喝拉撒凭着意识生存。而他一旦醒来恢复了思想认识,痊愈之后与常人无异。人的大脑分两部分,大脑皮层与中枢神经。两者有机组合各司其职。这表明人的思想源于意识高于意识,没有意识不能生存没有思想不能生活。
第五、人的思想是如何突破意识束缚开辟新领域。
人与动物都有思想与意识。然而动物的思想在意识之内受意识支配而人的思想则明显高于意识的作用。那么人的思想是如何突破意识约束呢?
1、在群体生存中提高共同行动的信息层面。
动物们为了生存往往以群体的方式方便取食并保障集体安全。要保证群体共同行动除默契外信息不可少。动物的信息除气味与身体姿态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变化的传递。人把动物的口音转化为语言是人进化中关键性的转拆点。
提高信息的档次使人比动物更有利于生存。
2、通过语言的发展培育出人类的共同思想。
当人创造发明了语言后,不仅能把个人看到的实际情况有効地传达到群里共同趋利避害,提高生存几率。随后利用语言交流不同的看法与想法,让语言的信息功能从实际情形发展到思想层面。在不同看法与想法不断运用反复验证中缔结为经验,又总结经验形成理论。人的思想就是这样以语言信息为起点,不断发育成长日益成熟。
当人的思想形成理论后。回首观察人与动物的思想区别,己经不可同日而语。
原始人如何发明语言不断融合形成思想是一个极其缓慢的发展过程。要把这几十万年形成的详细过程逐一复原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总之这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可以分阶段择要对比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
语言的产生与人思想的建立密切相关,其间两两互动具有明显相辅相成的综合效果。其中包涵着思想与语言的互动及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互动与充分交流。如此轮番进行,有如化学的复化合反应那样才能达到一定效果。就这样人的思想在语言的培育下不断成长状大走向成熟。由此可见人的思想在认冋中产生在交流中成长。
随后语言发展成文字。文字的固定模式使人的思想交流在空间和时间得到极大的开展与延伸。让今人可以与古人对话。
(有趣的是新出一个号称语言哲学的新门派,通过语言概念观察认识。为何不一步到位研究思想呢?)
第六、人的思想具有牵一发而全身的整体作用。
人的思想可分成个人思想与人类具备的整体思想。
每个人都有思想。思想对个人的作用显而易见。生活中有三个显著案例值得探讨。
一、缺乏思想的案例
有一种病人叫植物人。临床被诊断为缺乏意识能力的病人。这是不对的,因为植物人在他人护理下依旧可以吃喝拉撒长期生存。这表明他的生存意识依然存在,作为病人他仅仅暂时丧失思想认识的能力。他的大脑中枢依然自动地工作,只是他的大脑皮层主管思想认识的地方出现某些阻碍。由此可见意识和思想的概念在医学里出现了混乱情形。这表明缺乏思想仅仅丧失了生活能力。
二、思想紊乱的案例还有一种精神病,被诊断为思想分裂症。
盖因其正常思想被疯狂念头搅乱呈不正常状态,由此他发病时的思想认识思想行为表现为不可理喻。
三、错误思想的案例
因一念之差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与事。这种情形虽偶然出现却经常发生。一念之差让人痛失人生懊悔不己,说明错误的思想在紧要关头的重要作用。
以上是不正常的思想现象。大多数人按正常思想过普通生活是常态。
所谓的正常思想指的是人凭一定的常识才能与人交流过着正常的生活。所谓常识指的是人衣食住行以及待人接物言谈举业文明礼貌的生活知识。生活知识自幼养成,到了受教育的年纪,小学中学教授的是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到了大学才学习专业知识并培养综合能力。由此可知教育分两段,前面是教养后面才是教学,学会谋生的本领。
以上是有关知识的内容,分生活知识与谋生知识两方面。人活到老学到老,一生都在学习。老年人学习老年生活,养生保健。
这一切表明人的一生都生活在知识范围里。然而对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既先天与后天知识,因此又把知识按门类分为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
问题在于作为人拥有的完整知识怎么可以被人为的割裂造成误解呢?
知识不分先天与后天都是人的知识。所谓的先天知识不过是某些自然现象,须要有认识观察思想转化才能形成为知识。古典哲学以认识论看知识,认为先天只是一堆材料,须要认识加工才能形成知识。有如原木须要加工才能成为家俱那样。
古典哲学对于知识的来源解读并不到位。不禁要问:认识只是一种能力,一个过程,不足以代表其根源性质。现代人常说的思想认识就是对认识的定义与深刻理解。由此可知人的认识来源于思想是人思想中一种能力,一项特长。
人的认识能力隶属人的思想性质。当人的思想发出要求时认识才能行动并把认识看到的信息汇报到大脑思想皮层,由思想分析判断加以决策。这是思想认识密切的过程。故有思想认识之称。但还有认识思想之谓,这表明思想认识分属两种概念。思想在大脑皮层是人的信息综合处理器,而认识主要是人采集信息的感官功能。
以上表明人的知识来源于人的思想,知识是人的思想成果。其产生形成过程都是人思想的作用。
人创造语言文字是人的思想从意识束缚中脱颖而出的时刻。(上文已有说明在此不再重复)语言的创造发明源于人的意识里早己埋下思想的种子。而语言文字的形成则完全依靠思想运作不断交流认同的过程。语言文字涵有的概念则代表着人的思想,语言文字与人的思想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断发展,代表着人的思想日益成长的过程并形成即富有又复杂的格局。
当语言文字发展构建成知识体系时,所谓的知识体系其实是人思想体系的外在形式。也就是说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人思想整体作用的结果。
人思想的整体作用是一个诠新概念。以上不厌其烦反复说明仍然有辞不达意的原因就在于新。因为新所以必须反复说明才能耳熟能详,重要事情说三遍并不为过。为此对人思想的整体作用按概念的方式换成人思想的作用在于整体的方式再行解读。
1、个人创造发明的语言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同才能流行传布。此时个人的语言己经转化为大众的语言,既整体的语言。
2、同理,个人的看法与想法被大众所采纳通行时,也意味着个人的思想也转化被认同为大众的思想。既整体的思想。
3、个人的思想在大众思想基础上又有所发明创新再次被大众接纳采用意味着大众思想再次刷新。如此不断循环反复进行代表着人的思想不断进步积极发展的过程。
这就是人思想整体作用的合理流程。其中的关键是:贵在认同重在交流。只有在充份交流不断认同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形成整体的思想。既人的思想。
经以上反复说明后,再用人思想整体作用看人的思想成果就显得格外清新简明,别具一格。
1、人的语言文字的产生形成是人思想整体作用的结果。
2、人的知识体系是人思想整体作用的杰作。当人用语言代表思想,用语言搭建的知识体系当然是人的思想体系。是人思想外在的表现形式。
3、人从生存进入生活状态其进化原因出自人思想的整体作用。同时人自身也在进化中,从开始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到穿衣防暑御寒保温遮着等等一系列的进程意味着人已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可以把人全面进化看成整体作用的综合成果。
4、尤其值得一提是人对善的认同对恶的否定是人思想整体作用达成的一致意见。这表明人思想的整体作用有引领方向的功能,正在把人的知识去伪存真化芜为精趋向良知。
通过以上对人整体思想与整体作用的阐述,足以表明人思想的整体作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性是人的根本问题。故本文以物质学说的物质为根本,以自然进化论的变化为依据,用变化的因果关系考察自然生态系统的因果,得出生物生存意识是生命的核心原因,既内因。然而人物的思想与动物(既生物)的意识毕竟是两回事。经对比考察认为人的思想源于意识高于意识,是人进化的核心内因。思想不仅造就了人而且通过他的整体作用牵一发动全身,让人物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人类社会。思想是人的个性与人类整体性完美的融合。那么人性,人的基本性质非思想莫属。
人性考证至此告结。结论是:人的思想就是人性。若要用一句话简明概括考证过程,那就是:发明了语言、造就了思想、成全了人性。
然而有关人性是善还是恶的问题仍然尾大不掉,意犹未尽,须要备注。
盖因善恶出自人的思想,是人思想的两个极端的表现。人的思想即富有又复杂,扬善戒恶只图一时之快,无法解决人性根本的思想问题。
当下,社会学家己经发现“理想破灭、道德滑坡、信仰危机”的社会现象。其实这些现象都是思想现象。若论人祸,溯本追源都是人祸。以此看来,所有的思想问题都只能通过思想才能说明并得到解决。
每个人都有思想但都不关心思想,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本,人性的痛处。
草稿于 2O23.8.15 日订正于 2024.10 月
作者简介:姓名陈奎(1950 年8 月),性别: 男,汉族,籍贯: 建阳,学历高中,单位 建阳橡胶机械厂,职称 : 经济师,研究方向 : 社科类哲学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