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作者

肖红艳

安仁县第三完全小学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 423600

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理解、思维发展、审美力培养的过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只注重理解、记忆,忽略了学生的身体感知、动觉体验和情境交互等,学习过程过于简单机械。具身认知理论以身体体验和与环境交互活动作为认知过程的重要内容,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学生的感官体验、动觉参与、阅读理解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情感认同与想象力,获得更加丰富、更为完善的教学体验。

一、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多感官参与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仅依赖于大脑的加工,更需要依托身体动作、感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视、听、触等感官的参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信息全方位认知,多感官参加让学生对课文阅读形成具象的认知图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经验化的感知,加强学生对课文信息的记忆,加深学生对课文信息的理解,以身体动作、情境交流的形式将文章情绪、人物心理、情节等了然于心,形成语文综合素养。多感官参加为高阶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让理解由浅到深、由表及里。

2、促进情感共鸣与体验式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体验尚处于初级阶段,只靠字面意思去理解接受文章是没办法产生情感共鸣的。具身认知理论指出认知离不开情感,离不开身体体验,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使用动作、表演、模仿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身体的参与体验中感受文章情感,可以使学生在模拟人物动作、表演中,更加直观地感受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气氛,情感的亲身参与及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认同,对阅读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动力,通过具身学习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培养学生的多元结构,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情认知。

3、促进认知迁移与创造性思维

具身认知理论指出,认知过程是环境与行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而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动手实验操作、情境模拟或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迁移,让知识活起来,让身体动起来,让学生主动思考、想象、模拟,并进一步推断,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的阅读理解不拘泥于文本,能够从原有理解水平出发,主动创作,或者自主设问,加深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

二、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情境模拟,增强文本理解

情境化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具身化教学策略,通过模拟一个故事或情境,用身体来理解课内文本内容。如三年级上册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模拟小学生在大青树下上课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老师和小学生,用身体动作、表情,甚至语音语调来模拟课上的场景,在情境模拟中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场景,理解小学生上课的喜悦之情和童年的懵懂情感,抽象的课文文本在身体动作和环境场景中具身化,学生也能在互动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建构,在语言输出和社交沟通中为后面习作做好铺垫。情境模拟使得整个课堂具有参与性、体认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学,阅读理解在理解中建构了。

2、动作参与,促进感官体验

动作参与是指借助身体的运动,亲身感悟体验文本信息。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春水流淌、桃花摇摆的动作,让学生通过手势、身体倾斜、脚步等肢体语言,模仿春水流淌、桃花摇摆等动作,在模仿中感知春意、诗情,在视、动体验中将抽象的意象变得有形、生动,动作参与一方面丰富了感官体验,调动学生自主观察事物并与文本信息联结,增加文本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情绪和兴趣,由默读和理解的静态诗歌学习变成动态体验、动体与动脑的阅读方式,借助多感阅读,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情境与创造性表述提供直接素材。

3、角色扮演,激发情感共鸣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入戏”“代入”文本人物的角色扮演也是触发情绪感染的重要手段。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仿照文中将士用言语、动作、潜台词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与心理状态,借助角色扮演,学生熟悉了课文讲述的事情,体会了人物的荣誉感、责任担当与心灵碰撞,将抽象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转化成身体和语言的形式,让学生抽象地感受在感知体验和情绪体验中产生文本理解。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入戏”,在熟悉课文的同时,锻炼了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将阅读学习从单一的文本知识获取转向立体化的感知,阅读教学就有了鲜活的灵性与感染力,也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实物操作与探索,促进认知迁移

实物操作与探索把阅读文本和实物、环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建构迁移。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竹条或者类似的东西,引导学生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竹节人”,尝试做课文中动作或活动,在触摸、操作过程中感知竹节人结构,感悟其运动方式,进而思考、联想其与课文情节的勾连,引导学生从抽象走向具象,从“文本”走向“真实”,在探索中实现迁移学习。学生尝试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操作验证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身体在场,把“读”从理解走向动手、动脑、动心的具身性体验,是具身认知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三、结语

具身认知理论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理念上的转变、方法上的革新,以身体、环境、场景为载体,在阅读教学中,以情境模仿、运动体验、角色扮演、操作演练为教学手段,将“耳听”与“眼、手、足等身体器官的感触”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想象力、激活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是增添语文课堂活力的方式,更是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桂玉 , 石慧慧 .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作家天地 ,2024,(11):63-65.

[2] 刘玉 .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J]. 读写算 ,2022,(3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