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军品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

贾佳 姬佩佩

1.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1 2.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3

当前,军工企业正面临深度发展的新形势,综观诸行业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笔者系统分析归纳了十种影响较大的典型问题,并探讨其原因研究解决的对策。

一、十种典型问题概述

(一)人才难留、人才难进、青黄不接的形势严峻。

军民融合型企业面临着“人荒”,严重制约着装备的建设与发展。

(二)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能力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设备和加工技术是先进装备的基础。

(三)最高层的战略洞察能力不足,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评审空洞、与企业实际脱节。

最高管理者对“按照 GJB 9001 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应是承制方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一项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策划”的认识不足。

(四)质量管理部门职能不独立行使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与技术、检验部门合并办公;质量工作人员主动性差,管理者代表没人愿意当,内审员岗位形同虚设。

(五)奖惩制度不落实,只惩不奖,避重就轻。

奖惩制度长期不落实,只惩不奖,严重挫伤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纠正措施不接地气。

纠正措施不敢碰触内在的技术质量问题,“三不放过”不落实,纠正措施与质量问题处理两层皮。

(七)预防措施薄弱

企业风险意识差,事后反应型;对潜在的过程和产品失效分析走形式。

(八)庞大而不适用的文件、记录,与实际操作并不吻合。

企业不理解质量管理要求的核心思想;对标准要求理解不够;采纳外部组织、集团或其他分部的程序文件、记录不认真筛选,照搬照抄,不契合实际。

(九)外购器材和服务的源头质量未引起重视

从采购理念上未树立竞争意识;承制方未及时将军工文化传递给供方。

(十)技术状态管理不深入,吃“夹生饭”

技术部门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策划敷衍了事;实施和检查流于形式;技术状态管理职责不清。

二、十种典型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一)人才难留、人才难进、青黄不接的形势严峻。

1、可能原因:人力资源部门策划不足;领导层的人才意识薄弱;人才使用缺乏激励机制;专业员工引进不足;行业经济效益不景气。

2、对策:调整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改善领导人的人才意识;企业领导针对行业经济效益不景气,深入开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教育;企业应开展武器装备质量教育,树立质量强装、使命责任、军工精品、改进创新、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

(二)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能力不足。

1、可能原因:研发阶段的策划环节薄弱;对设备、设施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基础设施投入有指望上级拨款的依赖性;设备维修、保养处于应付状态。

2、对策:贯彻落实研发阶段 “三同时”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制定基础设施“立改废”长远规划、挖潜增效;加强设备维修、保养的绩效考核。

(三)最高层的战略洞察能力不足,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评审空洞、与企业实际脱节。

1、可能原因:企业高层领导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全系统、全过程、全特性掌控不力,不能洞悉质量和服务管理工作的定位,对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关注不够;对一年一次的管理评审流于形式。

2、对策:企业最高管理者树牢质量工作的“战略”意识和“红线”意识,将“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指示见诸于行动;最高管理者要建立一个基于风险的核心系统来“掌控”质量和服务;要从领导层的思想上强化“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根据企业的战略方向开展的活动,以便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充分、有效;可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应吸收第一线人员参加管理评审活动,群策群力。

(四)质量管理部门职能不独立行使职能。

1、可能原因:忽视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质量管理工作不受重视;管理者代表、内审员为兼职岗位,劳而无功;能力有限的员工和没有激励作用的用人机制;过分减少资源投入 。

2、对策:从法规、制度层面确立企业质量保证的职责与权限;致力改变质量管理工作地位弱化的局面;策划出台具有激励作用的用人机制;制定制度对质量管理有功人员(内审员)实施重奖。

(五)奖惩制度不落实,只惩不奖,避重就轻。

1、可能原因:奖惩制度不落实;长期只惩不奖,奖惩避重就轻,打击积极性;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2、对策:重新策划、修订奖惩制度;最高管理者从决策上像重视安全事故那样重视质量管理;采取重奖重罚措施,引用安全处罚“罚金返还”制度;奖惩措施与受教育效果进行比较。

(六)纠正措施不接地气。

1、可能原因:缺少高最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审核队伍未发挥作用;惯性的畏难情绪;根本原因分析无章可循;不敢碰触内在的业务问题,纠正措施与质量问题处理两层皮。

2、对策:重新审视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并规定对纠正措施的做法;在程序中规定自始至终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对员工进行原因分析培训;创建一个可以自由讨论真正研究问题的开放环境,需要时调整员工的职责;采用审核的方法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采用团队的方法来解决业务内在的问题。

(七)预防措施薄弱。

1、可能原因:企业风险意识差,事后反应型;对潜在的过程和产品失效分析走形式;不对失效成本进行分析;在一些失效的管理体系中,对预防措施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的联系也经常缺失。

2、对策:对过程改变和产品设计变更造成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审查,与预防措施密切联系;风险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确保需要时建立正式的预防措施;对文件程序进行修改,也包括持续改进的做法;对质量成本进行估价;将预防措施与风险评估融为一体,纳入管理评审。

(八)庞大而不适用的文件、记录,与实际操作并不吻合。

1、可能原因:质量体系的建立仅以获得认证为目的,不理解要求的核心思想;对标准要求理解不够;采纳外部组织、集团或其他分部的程序文件、记录不认真筛选;未实施精益管理。

2、对策:重新策划质量体系文件;至少每年进行文件和文件体系的评审,发挥内部审核员和第一线员工的作用;删除不需要的和无用的文件和记录;制定与企业具体需要相吻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制定一份文件检查表;将文件的批准权集中到不超过3 名员工手中;向员工培训将精益思想贯彻到文件流程中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九)外购器材和服务的源头质量未引起重视。

1、可能原因:外购器材(外包)的供方产品质量意识薄弱;企业对供方考核评价方法落后;实地考察少,一些供方几十年不相往来;企业对供方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外包方评审流于形式;“独生子”供方对企业导致价格、质量管理等遏制状态。

2、对策:企业在选择、评价供方(外包)时,应确保有效地识别并控制风险;应根据评价的结果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克服“独生子”现象,开辟第二供方;对关重特性的采购产品,企业应邀请顾客参加评价和选择;从采购理念上树立竞争意识,改变被动局面。

(十)技术状态管理不深入,吃“夹生饭”

1、可能原因:对技术状态管理策划敷衍了事;实施和检查流于形式;技术状态管理职责不清;缺乏与订购方沟通;技术负责人对技术状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2、对策:加强教育培训,强力推进 GJB 3206A-2010《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2006《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订购方、军代表加强监督。

三、结束语

坚持问题导向重在落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敢于直面问题,坚持“刀口向内”,对发现的问题,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抓一件成一件;对那些容易反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坚持反复抓,系统抓,长期抓。始终做到思想不疲,劲头不松,措施不软。不要在表态、开会、造声势上做文章,要在抓落实中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坚信落实能出战斗力,落实能出生产力,落实能出创造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央军委《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2010 年 11月 1 日

2.总装备部 GJB 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009 年12 月 22 日

3. GJB5709-2006《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20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