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双碳”背景下威海市物流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杨泽宇 严龙茂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双碳”,即指“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简缩合,是中国对全球做出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体现出了中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气候发生的变化,坚持发展绿色低碳道路。在第75 届联大上,“双碳”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展示了中国发展绿色低碳道路的决心。

1.1.2 研究意义

威海市物流企业的总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让企业的运营成本能够降到最低点,实施绿色物流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对威海市物流企业低碳运作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剖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促进威海市物流企业的低碳运营,促进物流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对影响威海市物流企业低碳经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从提高科技水平、树立节能减排意识、调整运输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威海市物流企业低碳经营的主要途径,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威海市物流企业发展SWOT 分析

2.2.1 发展优势分析(S)

政策基础优势。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纷纷制定出台了许多有关政策,有效的推动了威海市物流企业的发展。这体现出了国家对物流企业的高度重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地理位置优势。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是一座干净美丽的沿海城市,北临黄海,眺望辽东半岛,东望朝鲜半岛,西临烟台市,南临东海。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城市规模上来看,威海市都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

威海市物流需求优势。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威海市经济增长迅猛,2022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3408.18 亿元,如果按照价格不变进行计算,相较于上年涨幅 1.5%。分产业看,其中,物流所属的第三产业增加值1739.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638 元,同比增长 4.5%[3]。其中,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外迅猛,尤其是服务经济的蓬勃兴起,为物流产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其进一步做大做强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2.2 发展劣势分析(W)

物流资源比较分散。货运量不足,物流资源比较分散。目前的物流企业在管理上相对落后,各自独立作战,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合与合作关系,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认识不够深,这与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目前威海市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货运效率不高、空车较多的问题,导致了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

城市配送体系不够健全。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新的工业园区、集聚区之间的交通以及与周边的一些地方的高速交通还有待加强。在区域内,港口、道路、铁路、航空四大交通枢纽的协调程度不够高,衔接不够通畅。

2.2.3 发展机遇分析(O)

港港联动,打造国际物流黄金通道。近几年,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区第二期谈判的正式启动,中韩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威海提出:依托与仁川优越的地理、交通优势,推动威海海港、空港和仁川海港、空港互联互通、联动发展的“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

对外开放政策叠加,威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前几年不久,威海市被批准建立“中国(威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为了山东省第二个获准建立的城市,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海运、邮运、空运”三种模式对韩国的跨境电商直接进口业务,跨境电商业务出口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威海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被确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是中国首个被列入国际双边自贸协定的城市。

2.2.4 发展挑战分析(T)

周边城市物流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济南、临沂、青岛三座城市顺利进入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行列,济南、青岛也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在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济南、淄博等7 个城市入选了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威海市虽然具备一系列先行先试的试点政策优势,有基础有条件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当前威海面临的开放竞争更加激烈,济青烟拥有山东自贸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政策优势,对外开放扩容提速。

通过对威海市物流企业发展进行SWOT 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威海市物流企业的发展既存在着优势与机遇,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劣势与挑战。威海市物流企业应顺应大环境,结合自身存在的优势,把握好发展中出现的机遇,弥补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3. 建议

3.1 运输方式低碳化

进一步加强物流和交通的基础建设。在水运上,建设以威海湾港区为核心港区,减少逆向物流运输路径,降低能源的损耗。以石岛港区、井湾港区和龙眼湾港区为核心港区;强化与韩国仁川、群山等口岸的对接,推进港、铁、陆港协同发展。在空运上,建设空铁、空港、陆空有机结合的高价值货运快捷枢纽。

3.2 推广绿色物流技术

推进“因特网 + 高效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北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威海港集团为代表的核心物流企业及第三方组织为依托,建立一个面向供需两个方面,将港口、海关、检疫等多个口岸相连接的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上下游客户相匹配的信息服务系统,将条码识别、无线射频识别、跟踪定位等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构建出一个智能的仓储调度系统。

4. 本文总结

现如今,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国家对绿色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与强调,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与完善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物流企业的绿色转型是企业发展之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要。本文通过结合“双碳”背景与威海市物流企业的实际状况,对威海市的物流业以及物流企业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段向云. 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 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11.

[2] 罗捷睿 .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实施探讨[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24):42-4

[3] 方时姣,朱云峰 .“碳达峰”“碳中和”视域下能源经济发展论析 [EB/OL]. (2021-08-30)[2021-11-30].

[4] 周芳倩 .“双碳”目标背景下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对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45(01):131-133.

[5]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ivilization forms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 study of the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J]. Yishao Shi;;Hefeng Wang;;Shouzheng Shi.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