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素养本位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建构

作者

赵诗琴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225200

摘要:素养本位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建构意义重大。这种一致性为学生提供了更高效、更具深度的学习体验。教师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文以苏少版教材为例,就素养本位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建构意义及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美术;课堂建构

在素养本位下,小学美术课堂构建“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美术课堂建构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反馈展开,以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素养本位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建构意义

1.提升教学质量

素养本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苏少版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美丽的盘子》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盘子的形状、图案和色彩,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绘画技巧,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教-学-评”的一致性能够确保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发展

素养本位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苏少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在《幻想绘画》一课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此外,“教-学-评”的一致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苏少版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手工制作》单元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作不同的手工艺品,使学生在掌握手工制作技巧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评”的一致性还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重复和浪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素养本位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建构策略

1.基于素养目标的教学规划

素养本位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应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审美能力等多维度出发。苏少版教材的编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教学方向。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节课的具体内容。

以《我的动物朋友》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色彩、姿态等特征,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动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细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同时,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动物王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体验和创作。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2.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在素养本位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苏少版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四季的色彩》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感受四季的色彩变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鼓励学生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四季色彩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绘画技能,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例如,在《创意手工》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3.促进素养提升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素养本位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变化。苏少版教材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艺术作品欣赏》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互评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作业评价、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作品质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种艺术形式或创作方法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素养本位下小学美术课堂建构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基于素养目标的教学规划、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促进素养提升的评价与反馈等措施,能够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杰.小学美术品质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18):191-193.

[2]郑莹莹.“教—学—评”一致性赋能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11):20-23.

[3]宫献伟.小学美术中教学评一致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天津教育,2024,(06):143-145.

[4]钟洪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