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中“ 学练赛” 一体化模式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效果分析
任志飞
珠海市金湾区华丰小学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技能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转变,篮球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多重使命,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用分离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调以核心概念为统领,整合相关知识技能,构建系统性学习体系,“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将学习理论、技能练习、竞赛实践有机融合,构建完整的教学生态系统。
1. 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中“学练赛”一体化模式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效果
1.1 技能掌握方面呈现显著进步,基础动作更加规范标准
实验数据显示,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学生在篮球基本技能测试中表现优异,运球稳定性较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投篮命中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传球准确性也会有所增强,这一显著改善源于该模式将技能学习与实战应用紧密结合,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掌握动作要领,在针对性练习中强化技能记忆,在比赛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形成完整的技能发展闭环,特别是在运球技能方面,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交替运球、变向运球等高难度动作,投篮姿势更加标准,出手时机把握更加准确,传球路线选择更加合理,整体技能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1], 。
1.2 身体素质方面展现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耐力跑能力显著增强,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在速度素质培养方面,快速运球、急停急起等专项练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2],力量素质通过投篮、争球等对抗性训练得到强化,耐力素质在持续性比赛中不断提升,柔韧性通过拉伸热身和技术动作练习得到改善,各项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运动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心理品质方面体现积极变化,运动自信心持续增强
观察发现,参与“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比赛压力时表现更加冷静从容,遇到技术难点时展现出更强的克服意志,这种积极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自信心的建立,通过循序渐进的技能掌握和成功体验的累积,学生逐渐树立起“我能行”的积极心态,其次是抗挫折能力的增强,在比赛中经历失败后能够迅速调整状态,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最后是竞争意识的形成,学生不再畏惧挑战,而是主动寻求突破和进步的机会,心理品质的提升为运动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2. 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中““学练赛””一体化模式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策略
2.1 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实现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构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体系,需要从整体设计入手,以“篮球运动素养”为核心概念,统领“学练赛”三个环节的内容组织。首先制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大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各年级段在“学练赛”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阶段性任务,构建“运动技能—体能发展—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四个维度的大单元目标体系[3]。
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的大单元“学练赛”教学规划,将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要领、战术原理、比赛规则等要素按照“学练赛”逻辑进行系统整合。“学”的环节重点进行理论学习和认知建构,形成“球性认知—技能原理—战术理解—比赛文化”等知识模块;“练”的环节侧重技能训练和能力发展,包括基础技能练习、组合技能训练、战术配合演练、专项体能提升等模块;“赛”的环节强调实战应用和能力检验,涵盖教学比赛、技能竞赛、友谊赛、正式比赛等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
确保“学练赛”三个环节在每个教学单元中都有机衔接,“学”为“练”提供理论指导,“练”为“赛”奠定技能基础,“赛”为“学”和“练”提供检验反馈,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通过这种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学练赛”深度融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怎么做”,更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做得更好”,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深度内化和创新迁移应用。
2.2 创新“学练赛”方法手段,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在大单元教学框架指导下,“学练赛”各环节都需要创新方法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
“学”的环节创新: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分析、视频观摩等方式,将抽象的篮球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通过观看 NBA 比赛精彩片段分析技战术运用,通过模拟解说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比赛规则,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不同战术的优缺点,使理论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练”的环节创新:游戏化训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系列化的篮球技能游戏,如“魔法运球大冒险”训练球性,“传球密码破解”提升配合,“投篮王者争霸”强化投篮技能。情境化训练通过创设真实比赛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对抗中练习技能,如设置“绝杀时刻”、“落后追分”等特定情境,培养学生在压力下的技能运用能力。
“赛”的环节创新:建立多层次竞赛体系,包括课堂内的技能小竞赛、小组间的友谊对抗、班级间的正式比赛、校际间的交流赛等,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竞赛需求。创新比赛形式,如设计“技能挑战赛”、“创意篮球赛”、“团队配合赛”等特色赛事,激发学生参与热情[4]。
个性化指导策略贯穿“学练赛”全过程,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各环节提供针对性支持:在“学”的环节为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提供分层指导,在“练”的环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在“赛”的环节安排适合的竞赛角色和任务。
2.3 完善“学练赛”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学练赛”一体化评价体系,需要对三个环节进行系统评价。“学”的评价关注学生对篮球运动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理论测试、案例分析、概念解释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练”的评价重点评估技能掌握程度和训练参与度,通过技能测试、训练观察、进步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技能发展状况;“赛”的评价主要考查实战应用能力和比赛表现,通过比赛统计、战术执行、团队合作等指标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建立“学练赛”全过程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在三个环节中的表现和进步,包括理论学习笔记、技能练习视频、比赛精彩瞬间等,形成完整的成长记录。实施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长参与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
过程性评价贯穿“学练赛”全过程,通过单元前诊断了解学生起点水平,单元中监测掌握各环节进展情况,单元后总结评估整体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指导其在“学练赛”各环节的改进和提升。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合作意识的全面发展,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加强条件保障,推动“学练赛”一体化模式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为培养具有良好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小学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林剑龙. “学—练—赛—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界 , 2025, (19): 71-73.
[2] 孙跃银.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篮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J]. 体育视野 , 2024, (19): 146-148.
[3] 陈涛. 学、练、赛、评一体化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实验研究 [D]. 淮北师范大学 , 2024.
[4] 莫昆辉.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