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落实单元要素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

苗鲜

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443600

一、素养课堂教学回顾

(一)教学内容

《花钟》作为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以其独特的行文思路和文质兼美的特点,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逻辑顺序展开,先是通过生动描述,向读者呈现了一天之内不同花开放时间各异的现象,并列举了牵牛花、蔷薇等九种花的开放时间加以佐证;接着深入剖析,揭示了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活动时间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拓展延伸,介绍了植物学家巧妙修建“花钟”的创意,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巧妙结合。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聚焦于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总结能力。《花钟》一课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并让学生对“花钟”这一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而本节作为第二课时,承担着更为深入的教学任务,其教学重点明确为两点:一是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能够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句式练习,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一段和第二段大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关键语句的把握和运用。

(二)课堂回顾

1. 导入新课:开启花的奇妙之旅

课堂伊始,为了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精美的图片展示,将学生带入花的海洋,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芬芳四溢的花的世界,亲身感受花钟的神奇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回顾什么是花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随后,出示花钟图片,并详细介绍花钟的构成原理,即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人们只需观察什么花开放,就能大致知道是几点钟,这种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们惊叹不已,对课文内容充满了期待。

2. 第一段学习:探寻花开的奥秘

在学生对花钟有了初步的直观认识后,自然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要求他们在文中找出花名,并圈出各种花的开放时间。学生们认真阅读,积极动手,在书本上标记出牵牛花、蔷薇、睡莲等九种花及其对应的开放时间。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初步了解到第一段主要讲述的是九种不同的花,其开放时间各不相同。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的哪句话提示了这段的主要意思?”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纷纷找出关键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借助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我通过对比关键句和段意,详细讲解了“关键句 - 减 - 段意”的方法。即关键句中“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部分与这一段的关系不大,将其减去后,剩下的“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就是第一段的段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清晰地掌握了从关键句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3. 表达方式学习:品味语言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环节。首先,与学生进行互动,我说“牵牛花开了”“蔷薇开了”“睡莲开了”等,让学生说出花开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把我说的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引导他们思考这样的表达好不好。学生们纷纷表示,“开了”一词用得太多,感觉单调、不生动。

此时,我顺势出示文中的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让学生对比我说的句子和书中的句子,并思考更喜欢哪种表达及原因。学生们通过对比,深刻体会到文中的句子生动形象,把花写活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各种花竞相开放的美丽画面。

接下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齐读、加动作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边赏画边读等,让学生充分感悟句子的美,体会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以“万寿菊欣然怒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通过引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开放、五点左右蔷薇开放等内容,让学生明白万寿菊只有在下午三点,温度、光照等条件都合适的情况下才会开放,此时它的心情是开心、兴奋、激动的,从而理解“欣然怒放”所表达的喜悦和蓬勃开放的意境。

此外,还介绍了昙花“含笑一现”的特点,通过讲解昙花开放时间短的特点以及相关成语,并让学生观看昙花开放的视频,加深他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跟随音乐,边赏画边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语言的优美和花开的奇妙。

在学习了文中生动的表达方式后,我让学生仿照写法说一说其他花的开放。给出句式“——(花)——时间——(怎样开放)”,并举例示范,如“早上七点左右,牡丹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慢慢地绽开它的笑脸”等。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 第二段学习:揭示花开的缘由

在学生对不同花的开放有了充分的感受后,我通过过渡语“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呢?想知道原因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引入第二段的学习。以昙花为例,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昙花不在白天和深夜开放的原因。

学生们认真阅读后,找出答案,了解到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进一步提问:“只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系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概括第二段的大意,我引导学生借助这两个关键句中的主要信息。通过分析和总结,学生们明白将两个关键句中的主要信息加起来,就是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即植物开花的时间跟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活动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关键句_ 加– 段意”的方法。

最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方法,我出示两篇小短文,让学生进行练习,迁移运用课堂上习得的概括段意的技巧,进一步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素养课堂反思总结

本节课紧扣两个教学重点设计环节,成效显著。在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上,“减一减”“加一加”的方法直观易懂,学生在文本学习中逐步掌握从关键句提取核心信息、概括段意的技能。当堂训练阅读材料,及时检验学习成果,助力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有效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体会不同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及句式练习环节,多种朗读活动让学生感悟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用不同动词和拟人手法营造的生动画面。结合课后练习开展语言实践,以读促写,学生在积累语言后尝试模仿创作,促进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锻炼了思维与审美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然而,课堂亦有不足。课堂评价方面,评价语单一,缺乏丰富性与针对性。学生积极表现却未得到充分鼓励,可能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今后需提升评价能力,用丰富激励的语言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延伸拓展也有欠缺。可引导学生搜集“大自然时钟”趣味资料,查找书中未提及时间开放的花,完善花钟概念。此举能开阔学生眼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从备课到授课,过程充满挑战与收获。虽付出诸多努力,但见学生成长进步,倍感欣慰。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历练,让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不断成长。对语文教学的执着与坚持,将激励我未来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打造更优质高效的课堂。

学校: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姓名:苗鲜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