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视角下大班课程中古法造纸手作教学策略
陆安琪
常熟市莫城幼儿园 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
【正文】
一、缘起
近年来,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非遗传承提供法律保障。古法造纸作为非遗重要部分,具有独特价值。对大班孩子们而言,了解体验古法造纸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教育角度看,在大班课程开展古法造纸手作活动,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学习体验。孩子们亲身体验造纸过程,可锻炼动手、观察和创造能力,还能学习科学知识。这种综合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
二、古法造纸的价值
(一)艺术审美价值
在幼儿园大班的古法造纸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现古法造纸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纸张的质地可能有点粗糙,但却有着自然的感觉;纹理也各不相同,有的像树叶的脉络,有的像水波的涟漪。从色彩方面来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不同的植物纤维、颜料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丰富多样的纸张效果。这种个性化的创作过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无限魅力。
(二)科学探究价值
对于大班的孩子们,古法造纸也是一个科学小实验。在造纸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了解植物纤维的特性,比如有的纤维长,有的纤维短。还要学会控制水分,知道水多了纸会太湿,水少了纸浆又太干。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他们会像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古法造纸中的科学奥秘。
(三)文化传承价值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古法造纸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时光隧道。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孩子们通过参与古法造纸活动,能让孩子们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比如知道古代没有现代的机器,人们是怎样做出纸张的。经过制浆、抄纸、摆放花草等环节,亲身体验融合艺术元素的古法造纸,感受先人的智慧 [1]。同时也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播下小小的种子。
三、实践开展的过程
(一)纸浆的制作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废旧报纸、广告传单等废旧纸张材料,和一个大盆子、适量的清水以及一个手动搅拌棒。通过将废旧纸张撕成小块,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小魔法师,正在把大纸张变成小碎片。把撕好的小纸片放入大盆子中,加入足够的清水,让纸片完全浸泡在水中,让纸张充分吸收水分,变得软软的。孩子们轮流使用搅拌棒搅拌浸泡后的纸张。搅拌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大概几分钟就可以了。在搅拌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纸张的变化,发现它们从一片片小纸片慢慢变成糊状的纸浆。通过师幼提问、同伴互动,孩子们大胆想象纸浆变化的样子。当纸浆变得均匀细腻时,就说明纸浆制作成功。
(二)铺浆的进行
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对造纸框和滤网进行了筛选。造纸框可以选择颜色鲜艳、形状可爱的,比如圆形、心形等,滤网则可以选择质地柔软的纱布滤网。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将滤网放在造纸框上,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轻轻地把滤网放在造纸框上,就像给造纸框穿上一件薄薄的衣服。孩子们手轻轻按压滤网的四周,确保滤网平整地铺在造纸框上,没有褶皱和凸起,慢慢地将纸浆均匀地倒在滤网上。倒完纸浆后,教师拿出刮板,孩子们自主进行了探究,觉得像小魔法棒,可以把纸浆变得平平整整。在刮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纸浆的变化,发现纸浆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平整的。刮完后,孩子们通过用小手轻轻摸一摸滤网上的纸浆,感受一下纸浆的柔软和光滑。
(三)纸浆的晾干
通过视频科普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要把铺好纸浆的造纸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孩子们了解到刚刚做好的纸浆还很湿,就像洗完澡还没擦干一样,所以要把它放在通风好的地方,让风宝宝来帮忙把它吹干。孩子们一起寻找孩子们园里通风良好的地方,比如走廊的尽头、窗户旁边等。找到合适的地方后,小心地把造纸框摆放好。由于天气情况和纸张的厚度来决定晾干的时间,孩子们对晾干的天气进行了讨论。孩子们每天去观察一下纸张的变化,看看它是怎么一点一点变干的。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纸变颜色了,原来,不能让阳光直射我们的纸张,就像我们的皮肤,如果在太阳下晒太久,就会变红变黑,纸张也是一样的。在晾干的过程中,孩子们用图画或者简单的文字记录下纸张每天的变化,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花草纸的制作
教师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花草等装饰材料,展示给孩子们看。当看到造纸框上的纸浆还没有完全干的时候,孩子们对纸浆的软硬度进行讨论。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现在纸浆还是湿湿的,就像软软的泥巴一样,便是将漂亮的花草放在上面的最好时机。孩子们可以双人合作一起轻轻地按压,感受花草与纸浆的结合。孩子们发现花草纸已经初步完成后还需要继续晾干,他们将其放在通风的地方,就像刚才晾干纸浆一样,耐心地等待它变干。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想象等花草纸完全干了的样子,激发他们的期待和兴趣。
四、反思
(一)活动的特点
古法造纸手作活动趣味横生,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活动综合性强,涵盖艺术、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在艺术方面,孩子们制作花草纸,可提升审美能力;科学领域中,涉及材料选择、纸浆制作和水分控制等原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文化方面,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古老技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体验性好,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造纸过程,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法造纸技艺,有利于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古法造纸手作活动中有多种教学策略。可以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对古法造纸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教师应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材料,促进幼儿进行自主探究 [2]。为孩子们准备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教师亲自示范操作,引导孩子们掌握造纸方法和技巧。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有特色的纸张。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大班课程中开展古法造纸手作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科学探究和合作能力。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中孩子们的发展
通过参与古法造纸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地了解造纸的基本过程和原理,认识到纸张的珍贵和可再生性,从而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孩子们通过思考如何节约用纸、减少浪费等环保问题,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造纸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如纸浆浓度不合适、纸张易破等。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反复实践,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并尝试解决,进一步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杨雪雪,古法造纸:花草纸[J],儿童与健康,2023年5月15日.
[2] 管亚妮,基于“ 儿童需求” 开展园本主题活动——以大班“ 古法造纸” 活动为例 [J],新班主任,2023 年 6 月 1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