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

卓玛斯措

那曲巴青县玛如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 巴青县 852113

引言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群众文化活动逐渐突破传统边界,从形式到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及创新开展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作用

1.1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能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表达情感、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了其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使其在群众文化活动的体验和互动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如面向老年人的戏曲欣赏活动、面向青少年的艺术培训活动、面向文艺爱好者的文化沙龙活动等,能够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1.2 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其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活动设计,为群众构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文化讲座、科普展览、艺术培训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知识获取更加便捷。群众能够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发展,也为社会进步奠定了文化基础。

1.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群众文化活动在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庆典、非遗展示、民间艺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得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以春节期间群众自发组织的舞龙舞狮等活动为例,其不仅再现了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更让年轻一代在亲身参与中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随着活动形式的创新和传播渠道的拓宽,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其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播发展。

2 问题

虽然各地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文化馆对文旅融合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未能将二者深度整合,使群众文化和旅游发展脱节,削弱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成效。首先,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大多为讲座、文艺表演等形式,互动性、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其次,数字化技术运用不足,较少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群众文化活动,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效果。再次,对地方特色挖掘不足,影响了群众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最后,群众文化工作管理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缺乏统一标准、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缺乏动态调整机制,导致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形成“决策—执行—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不利于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3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策略

3.1 机制创新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发展的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组织者”。可以通过成立群众文化社团、招募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活动意见征集等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例如,一些社区成立了由居民组成的文化活动委员会,负责统筹社区的文化活动,根据居民的需求制定活动计划,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其次,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解决文化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赞助文化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文化发展格局。最后,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活动的组织水平和质量。可以通过引进专业文化人才、开展文化人才培训、建立文化人才激励机制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文化、会组织、善服务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2 在形式创新上,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文化活动的传播渠道和参与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到群众青睐。基层文化部门可以搭建线上文化平台,开展线上文化展览、线上文艺演出、线上文化培训等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群众参与。例如,在疫情期间,许多社区通过微信群、直播平台开展了“云上春晚”“线上书法课堂”等活动,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文化盛宴。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在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引入 VR 技术,让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运用 AR 技术,开展互动游戏、文化知识问答等活动,增强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3 完善文旅融合机制,构建深度协同生态

首先,健全跨部门协同治理体制,夯实文旅融合机制基础。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依赖于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与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相关部门应构建“文旅一体化”管理体制,打破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壁垒,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工作专班等形式,实现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与项目规划的统筹联动。例如,通过联合编制与文旅融合发展有关的专项规划,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景区功能分区、线路设计中预留文化展示空间,推动“政策协同—空间融合—内容嵌入”的整合。此外,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议,针对文旅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监管考核等环节进行讨论并形成统一标准,避免资源浪费与效率损耗。其次,创新多元主体协同模式,激活文旅融合市场动能。想要实现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相关部门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模式。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与旅游企业共建特色群众文化项目,如支持旅游企业开发“非遗体验游”“民俗文化主题线路游览”等项目,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消费的结合。企业应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联合文化机构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如“文化驿站”“社区博物馆”等,将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同时,培育专业化社会组织与志愿者队伍,鼓励社区居民、文化爱好者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应正确认识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潜力,开展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工作机制。通过采取数字化赋能等多种措施,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以吸引更多群众的关注,进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兰 . 新时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路径探析——以南京江北新区文化馆为例 [J]. 新传奇 ,2024(40):123-125.

[2] 周晓芸 . 试论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实施策略——以金华市金东区为例 [J]. 文化月刊 ,2024(07):86-88.

[3] 段晶晶 . 多元文化艺术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与策略——以深圳盐田区为例 [J]. 艺术大观 ,2024(22):116-118.